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自媒体 > 管培生的“金饭碗”,为何成为骗局?(2)

管培生的“金饭碗”,为何成为骗局?(2)

2024-07-05 02:40:01来源:新媒体

文章导读
数据支持|洞见数据研究院 当个管培生,怎么还要交钱?看着标价200元的培训费,顾乐心里直犯嘀咕。 但她还是掏了钱,按领导的说法,“老师出去讲课很贵的,给大家的已经是优惠价了”,...

她实习参与的管培生项目有着地产“黄埔军校”的美誉,但并不是业内唯一一家,因此在招聘的各个细节上都会暗中跟其他“黄埔系”房企较量,仅2场校招宣讲会,她们的花费就突破了10万元。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管培生招聘已经遭品牌竞争裹挟了。”肖遥感慨道。

但她们至少真的在抢人,肖遥后来发现,一些活动办得轰轰烈烈,宣传手段花样百出的房企,最后其实只招凤毛麟角的几个管培生。

且房地产只是狂热的一角,回看那几年的就业市场,互联网、金融、酒店餐饮等行业的管培项目遍地开花,管培生几乎成了公司实力雄厚、管理先进的“活招牌”。

“洗脑多了,大家就会对管培生有滤镜。”肖遥说,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们以为找到了迈向职业经理人的捷径,殊不知管培生这个“金汤匙”,很多时候只是镀金而已。

二、管培生本身不坑,进错了公司才叫坑

一项针对管培生的侦查显示,有四分之三的企业,每年花在管培生身上的培训费用是其月薪的2倍以上,四分之一的企业投入达到了10倍以上。

这意味着,企业没有足够的体量,或不是一把手推动,管培生项目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然而,打开现在的招聘软件会发现,规模20人以内的公司,都在大张旗鼓地招管培生。有媒体在双选会现场,留意到一家企业甚至预备招聘51名“储备干部”。

“管培生”泛滥下,很多新人入场就成了炮灰,连锁零售管培生晓钰,就是倒霉蛋之一。

初到门店轮岗时,她的计划是积累基层经验,努力晋升至总部。但干了短短一周,她就意识到自己只是收银、吆喝、整理仓库的“打杂工”,每天都疲于奔命,根本和学习管理不沾边。

更令人心灰意冷的是,管培生没有提成,只有底薪和补贴、绩效,HR的解释是“弱化销售职能”,但入职后才知道,提成才是销售收入的大头。

也就是说,晓钰跟普通店员干着同样的活,收入却远低于人家,她猛然回过神来:“公司只是用管培生的名义,招一些廉价应届生来做店员。”

事实上,哪怕是真心实意想招管培生的公司,有时候也会在执行中变形。

“你就是那个举报的管培生?我警告你,不要乱写东西!”面对咄咄逼人的领导,徐立感到无语。

定岗几个月来,他无数次求助都鲜有回复,如今只是在抄送CEO的汇报信里抱怨几句,就被到了来自总部、地方和部门领导的层层围剿。

这让他愈发确信,管培生项目就是全公司演给CEO看的一场戏。

徐立是一家上市互联网公司的管培生,入职后的第一次见面会,CEO亲自主持,副总裁们列位出席,一对一职业发展规划量身定制。

后续轮岗期间,也没有KPI压力,每月的考核除了汇报工作成果,就是对如何开拓创新、提高工作标准等“战略性”命题的钻研情况。

分外珍惜机会的徐立,每项任务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对待,在期末向CEO汇报的考核中拿下了“菁英金奖”。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荣誉居然是最后的高光。

定岗到二线城市做大客户销售后,一到地方就被遇总部HR“断联”,承诺的培养计划和晋升方案再也无人提起,地方的领导和同事给徐立发放了几百万的KPI,也撒手不管了。

这还没完,他很快又发现,行业里的大客户资源早已遭瓜分殆尽,公司要他完成的业绩,就像OTA平台要求新人去批量签约五星级酒店一样不切实际。

孤立无援之下,他主动出击求突破,可向地方领导反馈,换来的是一碗水端平;求助总部,回复永远是“找行业资深专家给大家分享经验”。

遭逼无奈,徐立最后决定直接找CEO,毕竟管培生项目是他负责,整个公司或许只有他能真正关心、解决管培生的困境。

但这封信还未上达天听,就在重重压力下,连同徐立最后的希望一起灰飞烟灭了。

相比徐立,进入老牌物业外企管培的杰克,感觉自己幸运许多。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新人培训后,他得知自己可以根据职业发展规划,自选心仪的导师;在轮岗的半年时间里,对他的培养计划也会究竟到每周学啥、做啥,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甚至,他还可以选择在国内轮岗,还是去海外项目历练,而后者将得到公司的资金支持。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4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