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认为,抗疫的洗礼,使人们真切地看到,金融科技在哪些方面发挥了作用,在哪些方面的应用还存在不足。科技就是一个工具,金融科技要实现的是金融功能,而不是让金融实现金融科技的科技功能。如果摆不正这个关系,金融科技的应用就会走向歧途。
祛魅之后,市场重新划归理性赛道,金融科技重装上阵。
巨头转身,七亿大单
商业中,透过名字足以理解一家企业的基因属性和文化理念。
1个月前,被誉为A股科技市值王的蚂蚁金服更名了,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后简称为“蚂蚁集团”。
新名字去除了“浙江”、“小微金融服务”,取以代之的是“科技”。
与之(蚂蚁金服)共列为BATJ巨头的京东数科,早在一年半以前就已完成更名,仅从名字来看,同样将“金融”去除,代之以更具科技色彩的“数科”。
市场依然习惯对前者称呼“蚂蚁金服”,这个名字叫了六年,支撑“金服”二字背后的是余额宝、花呗、借呗……这样一些曾震动市场的产品。
京东数科亦不例外,六年前,京东白条问世,一时间惊炸线上消费。
接连搅动金融池水的金融科技巨头们,尽管将赛道聚焦科技,却注定斩不断与金融的特殊缘分。
“7亿!金融云史上第一大单!蚂蚁金融科技助力中华保险加速‘数字中华’建设。”更名前一个月,这则引爆市场圈的消息,再次诠释了蚂蚁集团与金融的另一层关系演变。
某金融科技巨头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科技巨头更名,反映其对“科技”之路更加坚定,也印证了对金融与科技的重新理解。
理念转变并非突现。
早在2015年,京东数科就提出“金融科技”战略,希望将原有研发金融产品的技术能力输出给金融机构;同年10月,蚂蚁金服亦对外宣布升级“互联网推进器”计划,正式向金融机构开放多年积累的金融云。
腾讯金融至今未被拆分,但马化腾早在2016年对腾讯的三年发展战略公开发声:我们从什么业务都自己做,转化为只做最核心的社交平台和数字内容,以及金融业务。对外说就是“两个半”的平台,其他的业务全部交给合作伙伴。
2018年4月才从百度拆分的度小满金融确定了“用科技为更多人提供值得信赖的金融服务”的理念。
市场最深刻的记忆发生在2017年初,蚂蚁金服明确提出未来只做tech,帮助金融机构做好fin,彼时担任蚂蚁金服CEO的井贤栋曾用“一不小心”形容此前在金融领域的诸多尝试,并指出他们擅长的是科学技术。
京东数科CEO陈生强则提出,“让金融回归金融,让科技回归科技”。
理念转变也有外因推动。
自2016年,席卷全国的互联网金融整肃风潮接踵而至,与之相关的市场主体无不被覆盖,同年农历岁终的侨兴债违约则将巨头蚂蚁金服的“招财宝”推上风口浪尖。
自此之后,金融科技巨头之间开始默默地达成一个共识,或者说形成一个默契。他们开始告诉外界,最初通过金融产品涉足金融领域仅仅是为了证明他们的科技能力,至于为何偏偏选择金融进行试验,目前还没有谁对此给出答案。
某民营银行产品创新部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表示,金融业务变现容易,所以科技巨头最初选择自己来做业务,但是金融监管越来越严,他们也开始明白金融并非那么容易,资本金、杠杆率等监管要求无不让其开始重新反思他们正在涉足的领域。
一份报告指出,金融科技不仅仅需要技术的积累,还要有对金融业务的理解和实现,尤其伴随金融严监管到来,对于金融政策以及合规性的要求,银行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经验。
对此,金融科技巨头们并不否认,此前一位金融科技公司高管向《财经》记者坦言,他们可以借助技术快速实现金融产品创新,也可以通过技术规避一些风险,但是对于金融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传统金融机构确实有一些差距。
上述科技高管将这种差距理解为金融基因。“在互联网上半场,拥有流量就足够了,流量意味着变现和收入能力,那时的流量是褒义词。但是从去年开始,几大金融科技巨头纷纷从ToC转向ToB,我们都已经看到流量的天花板。”
文章标题:【蚂蚁上市,巨头转身:金融科技重装上阵(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tech/digi/14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