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新闻和评论:2018年食品行业热点事件报告(6)

  专家也表示,目前我国三倍体虹鳟养殖规模与规范比较完善,鱼的品质也比较好。《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发布,虽然初衷旨在鼓励国产虹鳟养殖业的发展,但方式并不可取,虹鳟行业应建立并推广国产虹鳟品牌的信心,让消费者了解养殖现状以及虹鳟的正确消费方式,提高消费者对国产虹鳟的消费认可度。


  事件八 咖啡“致癌”引关注


  1 事件概述


  美国当地时间3月28日,美国加州法官裁定,根据加州65号提案,星巴克及其他咖啡公司必须在加利福尼亚州出售的咖啡产品上贴上癌症警告标签,因为咖啡里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这一新闻引发了国内消费者对“咖啡致癌”的高度关注。3月31日,“咖啡会致癌”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平台迅速发酵,尤其是在微博、微信平台上被网友大量转发,甚至达到“刷屏”的程度。不少咖啡爱好者因担忧其安全性表示拒喝咖啡。


  2 丙烯酰胺


  食物中的丙烯酰胺是由“还原糖”和某些氨基酸在油炸、烘焙和烤制过程中,通过“美拉德反应”产生。咖啡里的丙烯酰胺是在烘烤的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酰胺远不止限于咖啡里。只要食物里有淀粉,有氨基酸,经过了高温烹饪,那就会产生微量丙烯酰胺。


  3 丙烯酰胺的危害


  研究表明,丙烯酰胺对人和动物都具有神经毒性,对动物还具有生殖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但所有这些毒理学数据均是基于丙烯酰胺,而不是咖啡。咖啡中含有丙烯酰胺,并不能推导出咖啡与人类致癌的相关性。


  就咖啡中所含有的丙烯酰胺而言,人体的暴露量是很低的。如果一个人体重为60kg,他每天至少可耐受156μg丙烯酰胺,相当于12kg咖啡提供的剂量,约等于30杯中杯咖啡。即便是把咖啡当水饮用的人,一天也很难达到这个数量。2017年国际癌症研究基金会WRCF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喝咖啡会使人致癌。


  4 丙烯酰胺的控制与预防建议


  虽然,目前并没有法规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有限制,但食品生产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有责任对食品加工工艺和条件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研究减少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可能途径,尽量降低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对消费者,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过度烹饪食品(如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太长),但应保证做熟,以确保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最后提倡消费者平衡膳食,减少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


  事件九 美国多州爆发生菜引发的大肠杆菌疫情


  1 事件概述


  自2018年1月19日起开始统计,前7周,美国和加拿大共发生至少50起大肠杆菌中毒事件,其中有两人死亡。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初步确定,生菜中的大肠杆菌是导致中毒的主要原因。至2018年4月25日时,由受污染生菜触发的大肠杆菌疫情已致全美19个州共84人感染。


  该疫情于2018年6月28日宣布结束。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称,美国此次大肠杆菌疫情的源头是亚利桑那州生菜田附近污染的运河水,截至28日,大肠杆菌O157:H7感染面积达36个州,造成210人感染,5人死亡。


  2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简称STEC)是一类危害严重的食源性或水源性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O26及O157、O45、O103、O104、O111、O121、O145等150多种其它血清型的大肠杆菌。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胞,有鞭毛。其致病能力很强,感染100 CFU大肠杆菌 O157就能致病,病患接触者也能引起继发感染,可引起人类腹泻、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甚至死亡,给公共食品卫生和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STEC可以在10-65℃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3- 42℃,具有较强的耐酸性(pH 2.5-3.0),也可以抵抗胃酸的消化作用。


  3 容易引发食源性STEC感染的高危食品


 文章标题:最近的新闻和评论:2018年食品行业热点事件报告(6),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food/85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