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寿险老将万峰掌舵下,坎坷挫折之后重获新生的鼎诚人寿复业之路行至何方备受市场关注。近日,一份现有股东拟增资7.5亿元的公告再次将该公司推向风口浪尖。回顾过去,股东增资一度僵持近七年,被暂停开展新业务三年,偿付能力充足率跌为负数,经营的不顺也使得鼎诚人寿至今仍陷入亏损“泥潭”难以自拔。
不过,改变已然出现。设立健康险事业部、拓展分公司、续期拉动保费增长等战略出现在公司发展规划中。新的时点,鼎诚人寿将如何打破亏损难题,真正实现顺应“保险回归保障”的发展趋势走向腾飞值得关注。
拟增资7.5亿
意在补充资金持续运营
经历了股东、名称、掌舵人等一系列变更,以及业务开展解禁之后正走向“新生”的鼎诚人寿,近日再度迎来重大事项——注册资本拟增资7.5亿元。
5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公告显示,综合考虑公司资金需求及持续运营的需要,鼎诚人寿董事会先后召开两次会议决议增资7.5亿元并明确了增资方案。增资完成后,鼎诚人寿的注册资本将从12.5亿元增至20亿元。
具体来看,原第一大股东新光人寿出资1.875亿元,持股比例保持25%不变,香江金控和柏霖资产出资2.5亿元,持股比例由20%升至25%,深圳乐安居出资6250万元,持股比例由11%降至10%,其余两家股东深圳市国展投资和上海冠浦房地产未参与增资,持股比例分别降至8.75%和6.25%。另外,此次增资无新增股东。
从此次增资前后的股权比例变化不难看出,鼎诚人寿将从此前新光人寿“一家独大”的局面走出,变为新光人寿、香江金控以及柏霖资产“三足鼎立”。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除了新光人寿外,其余5家股东均为地产公司。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寿险公司日益关注养老、健康等领域,相关领域涉及到的养老社区等项目则与地产相关,如果地产股东与保险公司在战略上有某些协同,保险公司也将得到股东在相关领域优势的助力去发展业务。
而对于此次拟增资的背后具体原因,以及增资完成后拟运用于哪些业务开展等,北京商报记者发文采访鼎诚人寿,但截至发稿前并未收到相关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增资早有迹象。鼎诚人寿曾在2019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提及,复业初期公司的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支出规模与保费收入规模相比较高,预计将面临一段时间净现金流为负的状况。公司将在资产配置上保持适度流动性,严格控制费用支出,积极拓展新业务以增加保费收入,与股东沟通协商进行增资,在满足公司经营发展需要的同时做好现金流匹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坦言,中小型保险公司如果持续扩展业务,背后确实需要资本的支持。由于业务快速拓展期间,资本金的损耗也会增多,尤其是当下,保险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一些中小主体为了实现业务的发展,可能在资金的回报率方面会更高一些。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些产品的负债成本提高,因此,对资本的损耗也会更多,也就需要通过补充资本金来推动业务的持续发展。
命途多舛
成立至今仍陷亏损“泥潭”
若7.5亿元的增资获批,将给刚经历一系列变动重获新生不久的鼎诚人寿再打一剂强心针。
公开信息显示,鼎诚人寿成立于2009年3月,是一家全国性合资寿险公司,前身为新光海航人寿保险。新光海航人寿起初含着金匙出生,由海航集团和新光人寿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二者各出资2.5亿元。不过,该公司并没有很快展现出盈利能力,连续多年净利润亏损在0.4亿-1亿元,叠加业务推进和费用支出,资金的压力也在加大。
随后,新光海航人寿开始推动增资,2012年4月,新光人寿和海航集团曾同意增资5亿元,但后续由于海航集团未能履约,增资计划迟迟无法推动。由此,资金得不到补充的新光海航人寿偿付能力一路下滑,2015年上半年末,该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至-179.71%,按照偿付能力分类标准,为偿付能力不足类公司,也导致监管对其采取了暂停增设分支机构、责令公司自2015年11月23日起停止开展新业务的监管措施。
新业务一停就是三年。2018年10月,随着银保监会的一纸核准公告,该公司僵持近七年的股东增资事项终于迎来转机。据彼时公告显示,银保监会批准新光海航人寿变更股东及变更注册资本。其中,注册资本由5亿元增至12.5亿元,海航集团正式退出股东之列,柏霖资产、香江金控等5家地产系股东加入。
文章标题:【难甩亏损包袱 鼎诚人寿欲“补血”破局】,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channel/list/13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