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爆料:美团没想好:盈利提升,“生态炎凉”(5)

  或许在美团看来,餐饮的近亲——零售业务远不如酒旅那么重要。与此同时,有商家向虎嗅反应,支付宝介入后,他们不仅可以接饿了么的订单,也可以接阿里平台其他业务板块比如淘鲜达的订单。在疫情期间,生鲜与餐饮业务的联动渐成趋势。由于堂食生意萧条,很多餐饮企业被迫在门店门口卖菜,而很多生鲜零售平台则借机与餐饮企业合作,推出半成品。

  餐饮行业的数字化赋能战局刚刚开始,无论是前端的排队叫号、订单管理系统,还是后端的供应链管理系统,都有大量需求。 美团点评发布的《中国餐饮报告2019》也提到,目前餐饮的线上化水平只有10%左右。

  美团希望,通过自己的RMS(餐厅管理系统)帮助餐饮商家数字化升级。

  现阶段来看,投资和系统植入是美团餐饮赋能的两个抓手。根据的报道,2018年,美团就从SAAS收银系统开始切入,希望帮助餐厅线上线下一体化。一度引发市场价格战。在2018年,美团RMS的活跃商户数已经超过30万。

  另一方面,根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起,美团在整合餐饮业上下游方面投资案例涉及餐饮数据、室内定位、软硬件等众多领域,屏芯科技、智慧图、奥琦玮、等公司都被纳入美团版图。在餐饮供应链上,美团最近投资了望家欢;除此之外美团还投资了喜茶等知名茶饮品牌。

  但很多外卖平台上的中小商家由于门店规模有限,不涉及供应链的问题,只有采购需求(美团也孵化了快驴等业务,但进展甚缓),所以在整个餐饮供应链的数字化需求上,无法垂直切入很深。可以说是前门好进,后门难出。另外,部分小餐饮企业有培训需求,但是餐饮业培训需求个性化很强,平台反而不容易吃透,目前更多是行业垂直媒体在做。

  2019年1月,美团黑珍珠餐厅指南发布,共有309家餐厅得钻。黑珍珠提供精品餐饮(又叫高端餐饮)榜单,被看作是美团从主攻中小商家向高端餐饮店的转变的标志。不过,从数字化的角度看,餐厅客单价高低与公司的数字化意愿未必有对应关系。一般来说,餐饮企业连锁化的程度越强,数字化改造的动力越强。

  如果参照阿里的数字化我们会发现,数字化布局最难的其实不是卖系统,而是先搭建好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这些需要长年累月的持续投入,和多业务单元的紧密协同、共生发展。这些基础设施才能形成复用,效率越来越高。

  但是已经是上市公司的美团,面对定期财务报表的压力,还能有信心做大手笔的数字化基建投入吗?

  3月底,美团公有云宣布即将在今年5月停止服务,结束为期五年的运营。美团云于2012年孵化,这块业务启动于美团上市之前,增加了美团作为科技公司的色彩。高光时期2017年用户数超四万。从运营时长来看,公有云显然不是那种“试一试就放弃”的业务,而此次美团云停服,也意味着美团在重要领域的一次探索失败。

  虎嗅了解到,美团云将转为自己内部使用,严格来说并没有关闭。但是云业务投入比较大,而美团云的量级和互联网巨头的云业务相比,差距仍旧比较大。此外,美团的餐饮外卖业务大多数还是线下履约、客单价也较低,中小长尾商家也没有什么动力去做数字化对接。这也不同于电商业务的云需求。“帮中小商家赚钱不难,赚他们的钱很难。”一位知情人士总结说。

  美团没想好

  外界看到,美团对新业务多采用跟随战术,少有独创。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团很少有内部孵化的产品,外界知道的只有榛果民宿,但表现不是很好。”业内人士王洋(化名)觉得,这是美团没有配备应有的人才梯度的表现。“不过,王兴本人正处于当打之年,也能理解。”

  此外,从美团的历年的投资布局来看,其跟随性布局较多,很多业务都是试一试。比如打车、松鼠便利,不行就快速砍掉。

  这种快速试错在互联网圈,也无可厚非。“试一试的意思,可能意味着没有想好,缺少底层商业逻辑的架构。”业内人士称。比如美团早期投资了餐饮软件公司而没有自己做。

  但是另一方面,习惯“试一试”的此类公司,往往是机会主义者。而机会主义者最大的隐患是,对于自己的核心关注不够。当然,王兴在接受《晚点》采访时曾经说过,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言下之意,美团自然是没有忘记自己的核心的。

  我们以单车为例尝试分析一下。

 文章标题:最新新闻爆料:美团没想好:盈利提升,“生态炎凉”(5),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tech/digi/99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