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爆料:美团没想好:盈利提升,“生态炎凉”(4)

  所谓的生态,一方面是指其不同业务板块之间能够组成一个有机互补的整体,从而产生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是指生态搭建方能够给生态参与者赋能,帮助其成长。请注意,和平台不同的是,生态的搭建方除了制订框架规则,还要搭建生态文化。

  在2020年,本地生活领域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支付宝入局。新冠疫情让中国的数字化生活被迫提前到来,本地生活服务成为大众普遍需求。大概美团也没想到,阿里能靠“老天送来的机会” 重新发起攻势。对于虎嗅关于本地生活竞争态势的采访需求,美团一位高管在微信对虎嗅表示,不予置评。

  虎嗅也向多位采访对象提出了相同的问题,为什么在美团还算成功的情况下,阿里系仍旧能够强势入局,这个市场究竟还有什么机会?比较一致的答案就是,这个市场的数字化赋能刚刚开始,美团执迷于平台和流量思维,这让阿里系看到了机会。

  3月26日开始,广西、浙江等省份宣布发放消费券,通过支付宝领取。其中,南京发放消费券5000万元,杭州发放消费券16.8亿元。消费券固定支付宝上,意味着平台获得了大量的本地消费者,这对饿了么的商户支持作用显而易见。

  为刺激消费,美团也与沈阳、南京、深圳等地方政府联合推出了“安心消费节”,预计发放超过两千万的消费券,拉动用户消费。但在支付宝数亿级的阵仗下,美团在资金与资源上的劣势显露无疑。

  支付宝生级成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的承载平台,饿了么口碑只是其中需求的供应方之一。阿里要整合生态中的资源给本地生活”供养“,美团的超级平台即将与阿里的超级生态正面交锋。

  从用户端来看,美团有足够多的商家和消费场景,在商户端,美团的流量大,平台上的订单多,成为吸引商家的点。即使美团的佣金比例高过饿了么,如果美团有更多独家资源,订单量还是有保证的。

  但是,支付宝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支付工具。每天上支付宝的人当中,有60%的人是为了缴纳水电煤气费等生活服务。自2017年饿了么口碑接入支付宝,就获得了后者的导流入口。2019年,饿了么口碑通过支付宝获得的用户,占其新增用户50%。

  3月9日,支付宝改版升级,首页从应用功能盒变成变成了信息流,以往不到两屏的页面现在变成三屏,“外卖到家”“超值团购”“每日必抢”以大面积展示进行强化,而支付宝的金融功能和栏目被最大可能压缩。

  通过信息流强化展示本地生活优惠信息,能够逐渐培养用户使用支付宝进行本地生活服务消费的习惯。比如支付的时候领到相关券,或是支付宝精准分发的关联产品推荐,都能引导用户消费。这与固定在首页首行的服务功能形成服务找人的逻辑,解决用户没有主动搜索服务的问题。

  事实上,支付宝为饿了么带来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其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大商户资源。从商户端的金融信贷支持比如网商银行,到用户端的支付、消费分期功能,都是对本地消费的一种促进。

  尤其是商户端的支持,对资金储备少的小微商家来说,在疫情期间获得资金等同于救命。而疫情之下,最有能力恢复经营的大商户接入支付宝,也会让用户对平台产生好感,增加使用粘性。(这一点与美团形成鲜明对比,美团通过App ,确实实现了C端不同业务板块之间的流量共享,不过C端共享了流量,B端却没有协同。)

  缩小流量差距,只是阿里本地生活打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阿里从电商起家,其围绕商流及其服务(物流、金融)做了一套完整的布局。而且阿里也是新零售的倡导者,以生鲜为核心切入点解决“吃”的问题,早在2017年,零售+餐饮已经成为新零售的一个尝试方向。

  当美团热衷于多线布局时,业界却惊奇的发现,美团对于生鲜这个吃的“前置”产业却几乎无动于衷。虽然尝试了小象生鲜、美团买菜,也只是“试一试”。有分析师问道,管理层提到了零售业务的增长,包括像买菜的业务,美团对于食杂零售以及未来买菜的战略是怎么样的呢?美团高层回答说,“我们认为这个业务目前的开展对于我们企业的整体方向是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的。”他还表示,“说到我们在疫情期间这些业务贡献的话,我想这种业务的这种增长,在疫情过后可能不会持续下去。”

 文章标题:最新新闻爆料:美团没想好:盈利提升,“生态炎凉”(4),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tech/digi/99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