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爆料新闻:乳制品知识科普系列宣传(二十六)(3)

  乳扇(Milk Fan)是中国云南白族等民族喜食的一种传统奶酪,系用热的木瓜酸水加入牛羊奶制成。乳扇出自白语“yenx seinp”。Yenx 是古汉语“乳”字的白语转读,seinp 是白语“丝线”的意思,古汉语译为“乳线”,不谙白语的人形容其“形如折扇”,因此,“乳扇”系半意半音之译。虽然乳扇没有确凿的史料记载,但我们仍能寻觅到自古沿袭的痕迹,如,以元代《白古通纪》为蓝本的明朝《南诏野史》记有“酥花乳线浮杯绿”,由此猜测,乳扇可能出现在元朝。


  可以想象,在800多年前,忽必烈大军南下云南,定居至此的蒙古族也许带来了遥远家乡的奶食味道。在云南,这种转化乳汁的奇妙手法一直流传至今。例如,大理手作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云手作牌”原味乳扇,在当地颇具声望。


  乳饼


  乳饼(Milk Cake)也叫乳腐、牛乳片。是中国南方如广东、云南、广西等地群众常吃的一种奶酪。广东和广西等地以水牛奶为原料,借助食醋凝乳制作乳饼;云南则用羊奶或牛奶为原料,通过用自然发酵羊奶的上层清液(称酸水)使奶蛋白凝固来制作乳饼。共同点都是凝乳后再沥干乳清取凝块而制成。


  中国制作乳饼的习俗久远,至少起源于明朝。至今,广东顺德大良镇金榜村的乳饼名气不小,称“金榜牛乳”,不仅在中国内陆,而且在中国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也颇受欢迎。云南乳饼则有“鹏程”“恒盛”“雨欧”等知名品牌,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乳饼不仅风味独特,可常温保存,而且吃法很多,可以煎、蒸、煮、烤,或者蘸糖吃。百姓人家经常吃水煎乳饼,品其本味;青豆米烩乳饼,则是回族群众的传统美食。


  酪干


  酪干(Dried Royal Cheese)也称奶酪干、炒酪干,缘于清朝皇宫御膳房,制作方法类似宫廷奶酪,使用醇法凝乳,经加热浓缩和炒制而制成,呈诱人的金黄色或琥珀色,常配以花生仁、杏仁、芝麻、葡萄干、核桃仁、瓜子仁等辅料,黏软耐嚼、满口余香,是北京地区颇具特色的传统奶酪,传承至今。创建于清光绪初年的“奶酪魏”就是以擅长制作炒酪干而闻名京城,北京三元梅园乳品店等也常年制售。


  酪干的制作要点是将鲜牛奶倒入锅中,预热到约80℃,加入适量白糖搅匀溶解,待煮沸后加入适量江米酒并搅匀,然后温火熬制并间隔分次地将大凝块分成小块,熬至水分(乳清)渐少且锅中凝乳呈糊状时便开始快速不停拌炒,直至变稠变干,再加入适量干果仁,拌匀后出锅入盘,晾凉即成。


  奶酪消费


  奶酪成为消费新增长点


  受饮食习惯、生产成本、乳清利用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奶酪生产和消费水平很低,人均奶酪消费不到0.1千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6。全球奶酪消费最高的欧盟,人均消费量达18.7千克;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韩国,人均奶酪的消费量也分别达到了2.4千克和3.1千克。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饮食营养的更高追求,奶酪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所认知,近年我国奶酪消费量逐年增高。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奶酪年实际消费量已突破30万吨(含稀奶油奶酪),未来我国奶酪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9%以上。


  奶酪产销群体日益壮大


  西式糕点、餐饮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新时代我国奶酪产业的崛起,涌现出了以三元、光明、蒙牛、鞍达、伊利、妙可蓝多等为代表的国产奶酪生产企业;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地区的民族奶酪也得到快速发展,如云南艾爱摩拉乳业、正镶白旗乳香飘、正蓝旗长虹乳业、大理手作商贸等。很多有国外留学或生活经历的年轻人,对奶酪认可度高。同时,随着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一二线城市白领一族愈发取向西式快餐休闲食品,2000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和儿童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共同组成了日趋庞大的奶酪消费群体。


  奶酪走上百姓餐桌


 文章标题:今日爆料新闻:乳制品知识科普系列宣传(二十六)(3),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food/90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