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 > 医药 > 渐冻症:“解冻”之路在何方

渐冻症:“解冻”之路在何方

2024-06-19 03:33:59来源:科技日报

文章导读
采写:本报记者 吴纯新 策划:赵英淑 滕继濮 一位渐冻症患者的妻子,每晚睡前都要做什么?吸痰,拍背,再吸痰,一系列动作已成为她的睡前仪式。 “即使血氧仪的数据很漂亮,只要老公...

  采写:本报记者 吴纯新

  策划:赵英淑 滕继濮

  一位渐冻症患者的妻子,每晚睡前都要做什么?吸痰,拍背,再吸痰,一系列动作已成为她的睡前仪式。

  “即使血氧仪的数据很漂亮,只要老公觉得不舒服,我都会耐着性子给他整痰,因为他要安全感,我也不要‘万一’。”这是博主“慧子~为爱坚守”的一条视频文案,其账号点赞量已达6.7万。网友的鼓励,却难以缓解慧子夫妇二人的煎熬。

  渐冻症,遭列为世界五大绝症之首,至今没有阻止病情发展之法。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渐冻症患者约2.3万例。按照病程2到5年估算,目前全国的渐冻症患者约有6至10万人,占全球渐冻症患者的10%到20%。

  面对生命的倒计时,有的渐冻症患者抱团取暖,相互扶持走向终点,也有的在“破冰”之路上与时间赛跑。渐愈互助之家平台创始人、京东集团前副总裁蔡磊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渐冻症的治疗前景是光明的,人类终将能够把它从绝症名单中抹去。

  6月7日,蔡磊与华大集团CEO尹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推动渐冻症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科研进展,“蔡磊-华大渐冻症(ALS)多组学研究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

  渐冻之谜

  病理机制不明晰、误诊率高

  10年前,一项由美国前棒球选手Pete Frates发起的冰桶挑战传遍全网,将渐冻症这一罕见病症带进大众视野。

  同年,在以斯蒂芬·霍金为原型的电影《万物理论》中,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了渐冻症患者的生活:从突如其来的摔倒到说话含糊、吞咽困难,渐冻症一步步侵蚀这位天才物理学家的运动能力,直至全身只有眼球能随意志转动。

  斯蒂芬·霍金以顽强的生命力与病魔抗争55年,成为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渐冻症患者,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然而,几乎没有人像他那么幸运。

  渐冻症,医学上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罹患渐冻症的患者四肢肌肉进行性萎缩无力,最后无法活动,仿佛遭冰冻住一样,因此患者也遭称为“渐冻人”。

  “它如一支点燃的蜡烛,不断融化你的神经,使你的躯体变成一堆蜡。通常,‘燃烧’从腿部慢慢向上,最终只能靠插在喉部的管子呼吸,而你清醒的神志像遭禁锢在一个软壳内。”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曾这样描述渐冻症的发病过程。

  渐冻症患者往往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身体逐渐僵硬,直至呼吸衰竭而亡。

  “1974年,渐冻症遭正式命名,其病理机制迄今仍未完全揭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张旻告诉记者,目前已知的是,只有5%到10%的渐冻症患者具有家族性遗传背景,如SOD1基因突变等明确原因,而其余超过9成的渐冻症患者,病因不明。

  关于渐冻症是否会遗传的问题,张旻解释说,基因突变可通过遗传给下一代,使他们具有患病风险。但因为发病还受到基因表达方式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所有携带这些突变基因的家庭成员都会发病。

  渐冻症既无法预防,也难以诊断。北京协和医院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有1/3的ALS患者最初遭误诊为假性球麻痹或颈椎病等其他疾病,甚至有20%的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颈椎手术;从症状出现到最终确诊,平均需要9到15个月的时间。

  湖北省中医院推拿科、康复医学科主任赵焰说,渐冻症早期症状可能是轻微的肌肉无力或肌肉痉挛,很容易遭误解为其他疾病。由于这些症状具有非特异性且可能逐渐恶化,因此也很容易遭忽视或与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相混淆。

  目前渐冻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和一系列排除性测试,如神经肌肉电图和磁共振成像等。但由于缺乏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测试并不能提供确切的诊断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可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赵焰说,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经历多次测试和专家会诊才能最终确诊,这无疑延误了治疗和干预的时机。

  针对这一问题,渐冻症诊断标准历经多次更新。从最初的EI标准到2012年的中国指南标准,分类标准与究竟要求趋于简化。

  2020年,国际协会提出的黄金海岸标准,使诊断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但该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有待临床进一步探索与验证。”张旻说。

  融冻之法

  创新药物带来一丝光明

  2023年4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反义寡核苷酸疗法Qalsody的上市,用以治疗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突变所致的ALS。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研发生产添新翼

● 本报记者 李梦扬 近日,“直观复星总部产业基地启用仪式”在沪举办。据悉,该基地项目...

2 渐冻症:“解冻”之路在何方

采写:本报记者 吴纯新 策划:赵英淑 滕继濮 一位渐冻症患者的妻子,每晚睡前都要做什么?...

3 国家医保局就2024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征求意见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记者彭韵佳)国家医保局13日发布《202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

4 中医药缓解便秘办法多

便秘是很多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以功能性便秘常见。中药、针灸、耳...

5 健全机制推动医疗资源“沉下去”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

6 2023年我国献血人次和献血量均创历史新高

今天(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济南举行2024年世界献血者日全国主会场活动...

7 2024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哪些重点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在国新办14日举行的国...

8 持续扩大覆盖面 今年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将累计达500个

国务院新闻办昨天(14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

9 提升健康获得感,2024年深化医改“划重点”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医改“路...

10 持续扩大覆盖面 年底前集采药品累计将达500个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黄华波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今年将在国...

1 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研发生产添新翼

● 本报记者 李梦扬 近日,“直观复星总部产业基地启用仪式”在沪举办。据悉,该基地项目...

2 渐冻症:“解冻”之路在何方

采写:本报记者 吴纯新 策划:赵英淑 滕继濮 一位渐冻症患者的妻子,每晚睡前都要做什么?...

3 国家医保局就2024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征求意见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记者彭韵佳)国家医保局13日发布《202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

4 中医药缓解便秘办法多

便秘是很多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以功能性便秘常见。中药、针灸、耳...

5 健全机制推动医疗资源“沉下去”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

6 2023年我国献血人次和献血量均创历史新高

今天(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济南举行2024年世界献血者日全国主会场活动...

7 2024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哪些重点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在国新办14日举行的国...

8 持续扩大覆盖面 今年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将累计达500个

国务院新闻办昨天(14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

9 提升健康获得感,2024年深化医改“划重点”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医改“路...

10 持续扩大覆盖面 年底前集采药品累计将达500个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黄华波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今年将在国...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4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