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 > 文化 > 一台《丝路花雨》,让敦煌文化艺术“火” 起来

一台《丝路花雨》,让敦煌文化艺术“火” 起来

2024-05-08 16:28:22来源:新媒体

文章导读
中新网兰州5月6日电 (记者 丁思 李亚龙)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以丝绸之路和平与友谊为主题的甘肃原创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即将迎来45岁生日。何以常演常新?何以通过这部剧,让敦煌...

  中新网兰州5月6日电 (记者 丁思 李亚龙)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以丝绸之路和平与友谊为主题的甘肃原创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即将迎来45岁生日。何以常演常新?何以通过这部剧,让敦煌文化艺术“火”起来?

  《丝路花雨》讲述了敦煌画工“神笔张”、女儿“英娘”和波斯商人伊努斯患难与共、生死相交的故事,蕴藏着古丝绸之路上友好往来、民心相通的动人情谊。

  《丝路花雨》遭誉为“中国舞剧的里程碑”,自1979年演出至今。40多年来,它步履不停,将丝路风情与敦煌文化带到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朝鲜等国家。截至2023年底,该剧先后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3952场,遭誉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

  舞从敦煌来,走向世界去

  已走过40多年岁月的《丝路花雨》常演常新,甘肃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其银接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专访说,“最根本体现在对敦煌文化的挖掘,并聚焦于丝路各国交流交往的主题,加之甘肃文艺人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坚守,不断传承创新,才有了这部剧的历久弥新。”

  “根据市场变化和观众审美需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升级换代。”甘肃省歌舞剧院副院长王琼接受记者专访称,截至目前,该剧已有1979年原版、2008年奥运版、2016年提升版和驻场演出旅游版。剧组在服装、舞美、音乐、演出时长上,都按照舞剧的国际标准来执行,并大胆尝试通过投影技术、大屏技术等现代数字化技术,不断契合当下观众欣赏需求。

  2017年,为满足市场需求,《丝路花雨》旅游版推出,在敦煌大剧院开启常态化演出,并引进一批外国演员。尤其是在舞剧的第三场,英娘跟随伊努思前往他的国家、与当地民众朝夕相处,融易新媒体消息,剧中的外国民众就是由外国演员来演绎。2018年,旅游版《丝路花雨》接着在兰州黄河剧院驻场演出。

  2023年,《丝路花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前往北京、上海、天津、济南、青岛、厦门等城市演出;赴澳门参加“甘肃省文化旅游周”;配合甘肃招商引资活动,贴近市场演出;推进文旅融合,在兰州驻场演出等等,2023年共演出75场,海内外刮起“敦煌风”。

  今年2月,甘肃官方制定出台《关于以“八个一”文化品牌为抓手全力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加强经典舞剧《丝路花雨》传承与创新,改进和提升现代舞台呈现水平,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当好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使者”,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王琼说,2024年,该剧计划面向全世界观众打造国际版《丝路花雨》,期望在全世界招募演员,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演员来共同参演,尤其是在舞剧中的“二十七国交易会盛大举办”这幕,再现丝绸之路畅通,中外友谊长青情景。

  花雨舞青春,经典再出圈

  为了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该剧还通过传统电视和网络平台呈现,让舞剧更加接地气。2021年《丝路花雨》“触网”亮相由河南卫视与哔哩哔哩(B站)共同制作出品的舞蹈新综艺节目《舞千年》,以精彩绝伦的舞蹈表演,沉浸式的舞台空间,配合顶尖的视觉效果技艺,高度还原历史场景。2022年,《丝路花雨》进行了云端全球首播,吸引超20万人在线观看。

  “加强与高校交流合作,让更多的大学生、年轻人走近《丝路花雨》。”陈其银说,近年来,该集团组织多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让舞剧走入到高校学子身边。截至目前,该集团已与全国600多所高校、艺术类院校进行合作签约,将《丝路花雨》《乐动敦煌》两部剧作为艺术类高校的教学实践剧目,《乐动敦煌》实景演出场地作为大学生的教学实践基地,吸引高校学子来甘肃、走进敦煌,近距离了解敦煌文化艺术。

  发端于《丝路花雨》的全新舞蹈流派——敦煌舞,也在传承发扬中展露出勃勃生机,通过舞蹈艺术的形式让敦煌艺术“火”起来,飞入寻常百姓家。

  4月下旬,甘肃演艺集团艺术培训学校成立。该校以敦煌乐舞为重点,以《丝路花雨》艺术人才为依托,侧重少儿、成年人的艺术普及和艺术培训,向社会大众普及敦煌舞,让舞剧通过不同形式得以传承和创新。

  陈其银说,40多年来,这部剧已成为中国的文化名片,在讲好中国故事、甘肃故事、敦煌故事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集团也以该剧为龙头,打造了主题乐舞《相约千年》、舞剧《彩虹之路》、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杂技《九色鹿》、主题民族交响乐《敦煌音画》等剧目,不断放大敦煌乐舞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这座博物馆里的中法情缘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天津北疆博物院建院 110 周年。1914年,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来到天...

2 一台《丝路花雨》,让敦煌文化艺术“火” 起来

中新网兰州5月6日电 (记者 丁思 李亚龙)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以丝绸之路和平与友谊为主题...

1 这座博物馆里的中法情缘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天津北疆博物院建院 110 周年。1914年,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来到天...

2 一台《丝路花雨》,让敦煌文化艺术“火” 起来

中新网兰州5月6日电 (记者 丁思 李亚龙)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以丝绸之路和平与友谊为主题...

3 “我在霸总短剧里当保姆”为什么好笑?

王妈,短剧界新晋顶流。这一角色来自 短剧账号“七颗猩猩”出品的《重生之我在霸总短剧里...

4 【专访】保罗·奥斯特:如今人们越来越少谈论书籍,文学在整

保罗·奥斯特1947年出生于新泽西的纽瓦克,其代表作包括小说《纽约三部曲》《幻影书》《布...

5 美作家保罗·奥斯特辞世:“我与幽灵谈话的时间同生者一样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其他途径关注界面… 美作家保罗·奥斯特辞世:“我与幽灵谈话的时间...

6 推迟“成年”:英国有超四分之一的青少年文学读者是成年人

每个周六,“文化周报”向你汇总呈现最近一周国外文艺圈、出版界、书店业值得了解的大事...

7 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正在消失 | 一周新书推荐

界面新闻记者 | 董子琪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如意故事集》 万玛才旦 编译 中信出版·大方...

8 想象怪兽,隐喻现实:哥斯拉为何让人既怕又爱?| 编辑部聊天

第132期主持人 | 董子琪 文字整理 | 覃瑜曦 (实习记者) 电影《哥斯拉大战金刚2》最近正在上...

9 从《幕府将军》谈起:大航海时代英国与日本的首次相遇

FX迷你剧《幕府将军》(Shōgun)近日完结。该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600年英国引航员约翰·...

10 与AI谈一场既反叛又安全的恋爱 | 编辑部聊天室

133期主持人 | 尹清露 整理 | 实习记者 李雨桐 提到人与机器的恋爱,你会想到什么?是电影《...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