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国寿股份保费增速仅勉强达到0.1%、1.38%和1.23%,甚至一度出现年中负增长现象。市场份额的下降,叠加趸缴产品高达千亿元的规模,那是国寿退保和倍感给付压力的阶段。
2013年后的中国寿险市场受益于投资渠道的放行,无论是销售人力、保费规模还是投资收益进入可遇不可求的盈利周期,或者说是粗放年代最后的红利期。
这一年初,国寿保费负增长8个百分点。年底的国寿“全球媒体开放日”上,万峰尚谈由市场规模型向规模效益型的转型策略,并抛下2014年总保费“主动负增长”的预期。
4个月后,中国人寿一纸公告宣布万峰卸任总裁,转任国寿股份副董事长。此后三年,国寿保费规模由徘徊数年的3000亿元平台,达到5000、6000亿元平台。人力也从72万增至180万。
5
老将谢幕,谁来演绎寿险传奇
2014年万峰转会新华,纵然伴有一丝悲情。然而,不到5年的新华岁月,历经总裁、董事长兼CEO,也成为万峰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5年。尤其是在2017年后的岁月中,在行业一度集体焦虑、迷茫的转型踯躅中,万峰不仅功成名就,还一度得以落地坚持一生追求的寿险经营理念。
相对于新华个体公司的是是非非,这一期间万峰对行业的最大影响是:将积累多年的传统寿险经营理念完善、补充后,推向全行业,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寿险经营的尝试。
关于寿险转型的结构调整,万峰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保费结构的调整。
所谓保费结构就是从趸缴保费为主,走向以续期保费拉动总保费增长的模式。期间的关键是,锁定首年保费规模,以续期的增量弥补趸缴的保费缺口的方式。如此操作规避的是保费的大起大落,及可能的现金流风险。
其二,保费久期的调整。
续期保费越大,保费收入稳定性越强;续期保费久期越长,公司持续发展能力越强;续期保费占比越高,业务结构越好。
续期保费长短、大小是险企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决定了寿险业务管理的长期性。
其三,产品结构的调整。
如果说保费结构和久期结构的调整是由短期向长期发展,保持险企发展的稳定;那么保险产品结构的调整,是以保障型产品为主,理财产品逐渐减少的过程。
可见寿险转型三部曲的终极目标是:三者叠加,改变利润结构。即减少险企对利差的依赖,让死差成为一个稳定的利润来源。同时通过控制成本及各项增收,实现费差。
伴随期间的还有几个万峰关于行业的判断:如拐点论,中国寿险正处于“从过度依赖趸缴业务和中短存续期业务的发展支撑保费平台,到最终实现依靠续期业务增长带动总保费增长的良性循环”的转型拐点期。
如连续数年的保费高速增长转向低速,理论还是首年保费的放缓,影响了续期保费,这将导致短期内难以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趋势。
尤其是2019年初在某行业论坛的一次业务讨论,万峰基于“2019年首年保费预计继续负增长+续期保费由2018年36%的增幅将降至2019年的个位数+健康险难敌理财险带来的保费缺口+险企投资回报率回落”四大原因,展望行业可能的负增长,被媒体集中解读为负面,并放大迅速发酵至资本市场。
2019年1月,万峰在上述公开发言后随即传出离职消息。一周后,挂冠而去,期间新华一度暴跌百亿市值。2019年后的新华人寿也走出了小国寿的路径,市场、份额等节奏皆与国寿类似。
随后万峰加盟新光海航,出任董事长兼CEO。今日,62岁的万峰申请退休,38年保险生涯画上句号。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相对于万峰职业生涯的辗转腾挪,一路或高光或蹉跎,我们唯有致敬,但作为行业观察者《今日保》更加关注这个保险老兵起伏背后的中国保险之历史进程,满是期待,也偶有疑惑。
未竟的传统寿险经营之路,数字化时代的新型寿险商业之路,如何行进?留予后人吧。
老将谢幕,致敬永远。
文章标题:【万峰隐退,谁的遗憾(3)】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channel/list/164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