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保退息“黑产”江湖:想通过中介退保退息 小心偷鸡不成蚀把米(4)

  以某保险公司近期接到的投诉为例。自称客户张某的来电人向该保险公司投诉,以“被忽悠”“不了解保单”等理由要求全额退保,言谈交流中情绪激动,态度恶劣,退保意愿强烈。保险公司客服却通过客户的信息和言语中传递出的线索,多方面核实并确认,来电人非资格人本人。因退保目的未达到,来电人在电话中一直辱骂客服人员。

  不久后,上述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接到客户张某本人来电,告知千万不要将保单退保,近期已经出险需要公司理赔。追问中,客户张某坦白,因最近经济紧张看到朋友圈有代理退保的消息,就通过他人代理退保,以缓解经济压力。因为出险,才让他庆幸自己当时没退保成功。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被曝光有全额退保“黑色产业链组织”出现,保险公司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大连、苏州等地,有保险业务员卧底全额退保“黑色产业链组织”内部,搜集证据,然后汇总给保险公司,进而上报至当地监管部门。从反馈的信息来看,这些“黑色产业链组织”及个人在受理业务时警惕性很高,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

  近期,一家寿险公司的苏州分支机构在接到公司某保险业务员的举报后,通力协作,对当地一家可能从事全额退保“黑色产业链”业务的企业管理公司进行调查,并将相关情况及证据向当地银保监局进行了汇报,希望这些线索有助于打击此类恶意投诉行为。

  在西南某城市,13家保险公司联名致信地方金融监管局,举报当地一家企业咨询管理公司从事恶意代理退保业务。不法分子打着维权的幌子,利用从保险消费者手中获取的消费者隐私,冒充消费者本人通过电话或信函举报的方式恶意投诉、骚扰保险公司,导致当地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长期被恶意投诉霸占,其他保险消费者难以正常表达维权诉求。

  举报信中透露,甚至在消费者想终止代理退保协议时,被举报人竟然采取堵门、威胁等极端手段欺压消费者,胁迫其“配合”自己向银保监局或保险公司缠诉。

  不仅仅是保险公司起而自救,监管部门也在努力打击该类违法行为。去年以来,广东、广西、四川、河南、湖北等多地监管部门已陆续发布了防范“代理退保”骗局的风险提示。银保监会也于去年9月向人身险公司下发了相关函件,试图摸底“代理退保”产业链,并制定专项治理方案。

  2月中旬,针对疫情期间“代理退保”骗局重现现象,厦门银保监局再次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谨慎退保,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4月9日,银保监会也发布了相关公告,表示此类行为不仅扰乱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而且最终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此,消保局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6月12日,据相关媒体消息,为摸清近期辖内人身险公司退保风险底数,上海银保监局近日决定将开展人身险公司退保风险排查工作。据悉,此次将排査以下重点风险情况:一是关注疫情以来大额保单因续期缴费困难面临的退保风险;二是关注“黑色产业链代理投诉”引发的非正常退保风险;三是关注业务团队基于基本法套利引发的集中退保风险。

  记者手记:勿让“黑中介”有可乘之机

  最近,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让记者感慨良多:一位亲戚的孩子玩游戏把银行卡里的几万元积蓄全部充了值,对于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这等于是天塌了。只知埋头上班的父母,对于这类事件的后续处理完全抓瞎。

  随后,在追回充值的过程中,亲戚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什么是欲诉无门——电话永远占线、在线客服永远是机器人、关键词一顿输入操作又回到原点……

  经人指点,原来这种事可以由“专业”中介来代理。游戏充值退钱、保险退保、信用卡退费,各有各的门道,只要提供信息和费用,中介就能替你出马要钱。

 文章标题:退保退息“黑产”江湖:想通过中介退保退息 小心偷鸡不成蚀把米(4),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channel/list/129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