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保退息“黑产”江湖:想通过中介退保退息 小心偷鸡不成蚀把米(2)

  当然,也有一些保险代理人为了完成业绩考核,引导客户“撤旧投新”。退保人张茂(化名)就向记者透露,他两年前买过一份重疾险,但是今年又被另一家险企的代理人打电话推销产品,一开始是热心地帮忙解读保单,指出原保单保障不全、性价比低等问题,随后就鼓动他退保。

  这位代理人耐心地教了张茂退保的方法:拨打所投保险公司的官方电话,诉说一个理由,比如“XXXX和XX不一样,事后发现XXXX有问题,不符合要求,要退保”;拨打监管电话,诉说需求,态度要坚决,要求全额退保。接到电话的险企可能会要求先撤诉或者拖延或者抚慰,但张茂态度要坚决,要说只想全额退保。

  一位险企从业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处理每一单投诉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都很高,很多时候险企是无精力去分辨的,因此为了安抚消费者,也为了应对监管考核,险企只能按照消费者的需求退保。”

  “现在只要是投诉,险企基本都会进行处理,而且大多数都会按照消费者的要求进行退保或者理赔。”基层保险机构人士王超(化名)向记者坦言,一些保险公司为压降投诉率,应对监管考核,对基层保险机构施压,于是出现“没有原则地妥协”的现象。正是看到保险公司投鼠忌器,一些保险投诉人便以此为要挟,绕开正常法律途径,进行无理投诉,要求保险公司满足其一些并不合理的诉求。

  相比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更容易被退保中介盯上,因为这些公司没有线下代理人,无法实现“双录(录音、录像)”,退保诉求更容易实现。王超介绍称,在传统险企中,这种恶意退保、骗保的比例能占到5%;在互联网险企和互联网平台上,该比例则能达到三成至四成。

  有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平台是由消费者在线上直接购买,并没有一个产品介绍的过程,包括投保者的健康状况也都是消费者自己填写,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

  退息“黑产”套路:假病历、假离职证明、车祸昏迷……

  除了退保,“黑产”瞄上的还有信用卡、网贷。

  信用卡、消费贷乃至后续较为出格的金融“小弟”P2P,这些产品无疑完美契合了今天逐渐占据上风的“超前消费”理念。然而“借钱”消费,总会有成本。稍不留意,这个成本或许就超出了消费者的初衷。逾期、罚息、征信,当以400开始的号码那头提及这些专业名词,无论对方的声音多么甜美动听,接听者也会如坐针毡。

  杭宇(化名)浏览某短视频平台时,一个自称“** 一哥”的账号在直播中说“贷款手续费、服务费、利息都可退”“按照我们的办法,基本上都能成功”,还贴出退费成功的截图称“银行白送你的钱,拿来买排骨吃不香吗?不要白不要,要了不白要”。

  想到自己有一笔贷款,杭宇心动了。他按提示添加了名为“*先生”的微信号,看到这位“*先生”的微信签名明确注明:“咨询30米一次,协助处理500米。想免费勿扰!”

  不过,“*先生”在交谈中自称不是律师,无律师资格证。杭宇进一步询问如何退息时,对方却只是向他发送一些退息转账的截图。抱着侥幸心理,杭宇在微信上转了500元给对方,准备让“*先生”协助办理退息退费。

  拿到钱后,“*先生”发来一份“操作方法”,并将这套方法称为“退费退息黑科技”。让杭宇大失所望的是,这套玩法一点不复杂,核心套路就是“耍赖+投诉”。杭宇苦笑:“哪里有什么黑科技,就是给了一个话术。”

  根据杭宇出示的这份“操作方法”,只要是之前做过分期或者最低还款的,应该打电话给客服:“因为疫情原因自己暂时没有收入,实在无法偿还,希望退还最近几个月的利息。”对方还声称可以帮客户伪造离职证明。按照另一个“生病”角色的套路,为了演得更真,还建议客户去某电商平台上买假病历,几十块钱一份。

  杭宇称,剧本都差不多,能不能成关键还看个人(演技)。杭宇称,“自己胆小说不来,他们就让用第二招——向银保监等监管部门投诉”。一般来说,到了这个地步,金融机构就会过来协调。“先处理后撤诉,不见钱就不要撤诉。”“*先生”还信誓旦旦地保证,这一步很重要,一般成功率在90%以上。

  “驴打滚”式的逾期罚息,让“退息中介”应运而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这类中介一般以“100%退回、包学包会、可协助提供P图证据”的电线杆式广告词为主,接到问询即拍胸脯打包票,且后续多以虚假材料进行申请退息操作。

 文章标题:退保退息“黑产”江湖:想通过中介退保退息 小心偷鸡不成蚀把米(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channel/list/129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