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媒体:洛洛和她的朋友圈

融易媒体:洛洛和她的朋友圈

洛洛与读者合影。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提供

融易媒体:洛洛和她的朋友圈

手写的书稿。杨杰/摄

融易媒体:洛洛和她的朋友圈

洛洛和李晓征在普吉岛合影。

融易媒体:洛洛和她的朋友圈

洛洛和猫。

融易媒体:洛洛和她的朋友圈

冬天在后海卖书。

融易媒体:洛洛和她的朋友圈

夏天夜晚卖书。杨杰/摄

融易媒体:洛洛和她的朋友圈

洛洛与青春期的伙伴。

  罗爱群在出版了第一本书之后改名“洛洛”,洛阳的洛,古城牡丹,她想去看看。她还想去看草原、看海,想去日本。洛洛出生在河北承德,爸妈第一次推着她去避暑山庄是在她12岁时。在一条青石板小道上,她摔下来了,脑门摔破,流了血,头发掉了一小撮,但好像不疼。

  1岁多,没吃糖丸,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洛洛患上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右手不能动,左手没力气,两条腿逐渐变形,身体柔软得如同妈妈平日和好的面团。

  她在一张小双人床上度过童年,又在轮椅上过完整个青春期。33岁了,在北京后海银锭桥往西的路旁,她用嘴叼着左手上的橡皮圈给买书的人签名,顾客帮她拔掉笔帽。已经出版的两本书分列两侧,轮椅上挂着大纸板,上面4个大字“我写的书”。

  后海时光

  下午三四点的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打在洛洛脸上,油光细密,“没有什么被看得起、看不起的。”她调整了一下轮椅的方向,躲进阴影里,“生活所迫嘛。”

  她来北京5年了,起初住在西四环外一间朝西的屋子里,只有下午才有太阳,黄昏看得久了,人就容易低沉。后来搬到鼓楼东大街,月租2000元,进院门后要拐3个弯才能到她住的门口。

  房间20平方米不到,屋里有两只性格迥异的猫和码到屋顶的没卖出去的书。屋里黑,下雨时更暗。小时工每天来两个小时,帮她穿衣、洗漱、上厕所、做饭、洗衣服、抱到轮椅上,没有太多感情交流。隔壁住着附近饭馆里打工的青年,上下铺,偶尔在白天传出歌声。

  洛洛吃过午饭,在小时工的帮助下出门,坐电动轮椅去后海。戴着猫耳朵的女孩熙熙攘攘走过,还有滑轮少年、汉服少女、穿情侣装的人、也有钓鱼的安静待一下午。

  “这地方不适合卖书,他们是来买醉的。”烟嗓从下午5点开始冒起,接二连三的歌声,响得她心脏咚咚咚跳,早前她来一次得在家缓两天。熬到晚上12点回家,经常看见摇摇晃晃的人,大哭的,红着脸的,说掏心掏肺的醉话。也有买她书的人,冲动,喊着“给我签名!我一定要买!”有人买完书悄悄问她,“哪个酒吧好?都有低消吧?”

  一到冬天,没有供暖的日子不太好过,房间本来就进不来阳光,窗外呼呼的风声,心里一紧。她的手在冷天使不上劲,写字不是想要的走向。心情也不好,感到无力,这个冬天跟上一个冬天有什么不一样呢。

  12月,比12个月还漫长。冬天的后海结冰了,书也卖不了什么钱,一天几十元,或者不开张。摆摊时遇到很多问题,人们常问“怎么证明这书是你写的?”有人出于同情,付了账就走。更多人只是停在她面前,好奇,对同伴说,“连这种人都能出书,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然后走了。

  洛洛不会推销,只说同样的话:“这是我写的书,可以翻看。”拒绝的人常说,“我不喜欢看书。”

  旁边摆摊的同伴乐观得多,“酒吧里出来的酒蒙子,碰着了能给你开个大张。”刚来后海时,洛洛谁也不认识,天一黑,她需要有人帮忙把台灯从轮椅后的袋子里拿出,夹在桌上,插上充电宝,再补几本书。

  一同摆摊的人就是她的“手”和“脚”。他们一起在大树下吃饭,分享食物和日用品,住在胡同里的老邻居免费提供热饭的帮助。刮风下雨的天气,他们就聚在出租房里唱歌、打牌。他们还一起躲避“黑衣服”城管,被逮到要没收、罚款,抓得严时,像捉迷藏一样。他们建了群,通风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