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增长困局:市值被高估,还是低估?(4)

挖掘与整合小米互联网服务业务的价值时,应该回到小米手机的增长模式。小米手机之所以爆发,离不开米粉圈尤其是手机社区的参与。AIOT也要完善这样的社区,让米粉参与到各项AIOT科技产品的研发中来,才不会让场景断连。

问题五:小米未来究竟有可能是一家什么公司?

小米作为爆发线增长的典型样本,从创业到上市,已经成为新一代公司的标杆。从增长的爆发线向天际线迈入,小米的领导层也一直在尝试各种姿势,但最核心的一点,还是药回到公司的定义上。德鲁克的那句“What’s your business”真是一问见血,那我们不禁想问:小米未来有可能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假设一,中国的苹果。小米上市之前宣称“小米=苹果+腾讯”,但是其业务利润和收入结构与苹果相去甚远。

假设二,生态链+新零售的公司。这个业务定义与增长战略已经帮助小米走到了今天的高市值,但是正如前文的剖析,这个背景下还是容易落入到新制造业对标的区间。

假设三,中国制造的升级者。小米曾经一度打出这个概念,对标无印良品,并在此之上叠加自己的生态能力。可是这种模式下产品会变得更为分散,而只有1%净利润率的产品的叠加仍然是做增长加法。

假设四,成为AIOT的场景入口控制者和网络服务商。以智能手机+硬件为基础,真正形成基础设施的架构者,让互联网服务成为主机件而非附属,这可能才是小米真正期待的未来。

在6月下旬腾讯AI加速器的现场,我碰到了共同担任评委的高庆一博士,高博士早年在英国主攻人工智能,我们讨论到智能家居的入口问题,双方都认为目前各个产品缺乏关键入口,最后我们得出一个惊人的猜想:有没有可能这些入口本身就会无处不在呢?当入口无处不在,甚至布局进房间中每根电线的时候,房间才真正具备智能服务的灵魂。

回到小米,作为一家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的AIOT平台,这一平台发生的连接、用户导入与流量导入、数据的积累,的确具备下一个有想象力的风口。而如何强化场景需求、让这些AIOT的布局真正产生化学协同,把每个产品变成一种“网器”,从产品收入过渡到服务收入、生态收入,才是小米增长要突破的命门!

贝索斯曾公开说过:“短期来看,股市是投票机器,公司股价会有波动,但长远来看,它是称重机器,终究会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据说原国美电器董事长陈晓有一次拜访雷军,雷军给他算小米的估值,“小米有7000万用户,每个用户的价值380美元,这样算下来,小米市值金300亿美元”,这个增长逻辑是通的,但是增长的命门必须要突破,小米是极少数能把硬件和互联网结合得比较好的公司之一,小米的业绩数据看来不错,但正如当年给Uber估值的纽约大学著名金融教授阿斯沃斯·达摩达兰所言,公司估值=数据+故事,今天小米需要重新用数据讲清楚这个故事!我非常期待小米能再次跨越增长的天际线,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