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新新闻热点:科技创新引领中国食品工业健康转型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在武汉召开(3)

  陈坚预判,食品合成生物学,食品精准营养与个性化制造,食品装备智能制造等,将成为未来我国食品战略趋向。生态效应、人口增长等成为未来我国食品产业面临的挑战。未来食品将是人类未来生产方面和生活方式改变的代表性物质。在解决全球食物供给和质量等问题上,满足人们更高需要。


  “吃柑橘为什么会上火?”湖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潘思轶教授分享了柑橘“上火”机制,表明吃柑橘引起的上火,是由于果实中的水溶性蛋白,通过人体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诱导产生的免疫炎症反应。潘思轶重点介绍了具地方优势资源的柑橘的营养特性与资源高效利用。柑橘主要分布在革命老区及贫困山区,是果农致富的重要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柑橘种植面积在持续增长中。他认为,柑橘高效利用的目标,主要包括最大限度的利用和保护次生代谢产物、提高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利用率、次生代谢产物的挖掘、明确次生代谢产物的健康机制等。他同时还分享了科技服务产业化的实践成果。


湖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潘思轶教授

  健康转型 亟需科技界引领


  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至此,健康中国战略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迈出实质性步伐。为推动政策落地,促进食品产业价值提升与健康转型,年会期间举办了多场与营养健康相关的专题活动。包括健康中国与中国食品工业转型升级论坛、聚焦特殊食品产业科研及法规新动向、营养与健康技术专题等多项内容,除了分享产业与科技对接的实践外,还聚焦以食品为载体的功能性蛋白肽、多糖、益生菌等功效成分对人体营养与健康的机制研究。


  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刘秀梅研究员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任发政教授共同主持的“健康中国与中国食品工业转型升级论坛”,邀请了江南大学副校长陈卫教授围绕我国功能食品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Tiny van Boekel教授围绕其在食品加工与保鲜方面的研究,以及荷兰皇家菲仕兰营养学苑、梅里埃营养科学的相关行业代表,就各自在营养健康领域的研究实践进行交流与分享。


  “聚焦特殊食品产业科研及法规新动向--雅培基金项目成果分享交流会”,邀请了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项目负责人,就食品科学、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等行业高度关注的话题进行分享与探讨,为食品营养与食品科技的创新与融合、食品产业健康转型提供科技支撑。


  预见未来 多角度探寻科技与产业融合


  对于正在孕育兴起的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中国食品工业未来发展的机会需牢牢把握。在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快速融合中,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的迈进,离不开科技界和产业界两大创新主体的充分结合。会议期间,由学会与中国经济网共同主办,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郭传杰等国内知名科学家和政府部门专家,与伊利、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味全等企业家代表,通过对话探讨“优势与不足--未来的挑战在哪里?”“品牌与创新--全球化机遇在哪里?”,通过产、学、研、政的协同创新对话方式,交流新科技背景下的产业创新,以推动产业合作及价值提升。

 文章标题:今日最新新闻热点:科技创新引领中国食品工业健康转型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在武汉召开(3),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food/54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