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莉:互联网+智慧餐饮管理正迈向2.0阶段(4)

  第二维度是企业规模维度,根据企业自我申报,企业人数在多少人以上的占比;一万人以上有3家(6%),一千到一万人有5家(10%),一百到一千人有14家(28%),一百人以下的有28家(56%)。第二个企业人数根据企业自我申报,企业人数在多少人以上的占比;一万人以上有3家(6%),一千到一万人有5家(10%),一百到一千人有14家(28%),一百人以下的有28家(56%)。综上两项,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有优势。第三个企业性质,企业方面国有企事业单位有3 家(6%),民营企业有41家(82%),混合所有制企业有6家(12%)。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0家,上市公司6家。第四个主营业务方面主要从事互联网业务的企业有48家(96%),主要从事餐饮业务的企业有1家(2%),其他(培训)1家(2%)。第五个维度是服务范围,兼顾监管部门、餐饮企业、消费者三者的企业有33家(66%);兼顾监管部门、餐饮企业、消费者其中两者的企业有8家(16%);仅服务于监管部门的企业有7家(14%);仅服务于餐饮企业的企业有2家(4%)。这是从应用业态来看,这些方案单纯应用于社会餐饮类的企业有28 家(56 %),单纯应用于团餐的企业有9家(18%),应用于社会餐饮和团餐的企业有13家(26%)。考虑到校园食品安全为社会关注热点,特别统计了关注校园餐的企业有16家(32%),其他34家(68%)。第七个是技术特点方面。

 

  介绍的是使用技术的总体情况,方案中主要运用了移动互联网(含5G)、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AR/VR技术、位置服务等技术。50家企业中,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有32家(64%),运用云存储技术的有20家(40%),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有19家(38%),运用AI人脸识别技术的有18家(36%),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有11家(22%),AR/VR、位置服务技术的有11家(22%)。

 

  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盈利模式的企业有16家(32%),既依赖政府采购,又有其他方式进行盈利的企业有23家(46%),企业不依赖政府购买服务为盈利模式的,具有自我造血与繁衍能力的有5家(10%)企业。另外还有6家(12%)企业的方案暂无实际应用案例,尚无成熟盈利模式。

 

  自我造血与繁衍能力的集中典型方式有:与电信公司合作,电信公司向餐饮企业出售电话卡,企业购买一定数量赠送该系统,电信公司给企业付费;在线分配QC平台:监管机构或餐饮企业向该企业支付QC服务费,企业在QC服务结束后向QC支付费用,靠差价盈利;商业广告和餐厅自带流量,实现资源挖掘;方案的提供商收取商户的运维费用;收取商户的运维费用以及延伸的供应链平台。

 

  第九个维度是应用实例的维度。有一定实际应用的有44家(88%),方案未实际应用的有6家(12%)。

 

  最后一部分通过此次互联网+智慧餐饮方案征集评议,我们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以及展望。首先介绍一下维基百科关于智慧餐饮的定义,维基百科将智慧餐饮描述为“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餐饮信息化管理的方式,为餐饮上架提供营销、运营、管理等工具和服务,帮助商户优化体验、提高经营效率”,我们认为这是互联网+智慧餐饮的1.0概念。如果定义互联网+智慧餐饮的2.0概念,互联网+智慧餐饮是利用互联网热点技术助力餐饮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现监管部门对餐饮行业的智能监管、构建法治保障和社会共治的体系。通过企业自律、政府监管、法治保障、社会共治“四位一体”的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对餐饮行业舌尖上安全的需求。从此次评议情况看,现有方案有一些应用成果,技术有亮点,企业参与度高,但距离真正实现智慧餐饮管理还有差距。现有餐饮管理系统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我们认为目前互联网+智慧餐饮管理处于1.0时代向2.0时代迈进阶段。

 

  由此我们提出四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第一个是政府监管方面,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第一个是加强互联网+智慧餐饮顶层设计,出台智慧餐饮提升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智慧餐饮管理从1.0时代迈向2.0时代,营造安心放心的餐饮消费环境。第二个是提高监管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大监管人员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提高风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