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 > 文化 > 马强:史籍失载的古获国,如何重新走进历史?

马强:史籍失载的古获国,如何重新走进历史?

2024-03-09 17:55:03来源:新媒体

文章导读
作为史籍失载的获国都邑城址,姚河塬西周城址从西周早期延续到春秋早期。消失数千年的神秘“获国”是如何遭发现的?其展现了周王朝与西北边陲地区的何种关系?又为西周分封制提供了何种实证?近日,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马强进行阐释。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姚河塬西周城址是如何发现、发掘的?又是如何遭落实为史籍失载的西周获国都邑城址? 马强:姚河塬遗址位于宁夏固...

  作为史籍失载的获国都邑城址,姚河塬西周城址从西周早期延续到春秋早期。消失数千年的神秘“获国”是如何遭发现的?其展现了周王朝与西北边陲地区的何种关系?又为西周分封制提供了何种实证?近日,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马强进行阐释。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姚河塬西周城址是如何发现、发掘的?又是如何遭落实为史籍失载的西周获国都邑城址?

  马强:姚河塬遗址位于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姚河村北部,地处六盘山(陇山)东麓泾水流域上游,坐落于其支流红河源头处李儿河、小河、大河汇流切割的三角形台塬地上。

  2017年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开展“红河流域区域系统考古侦查”过程中,发现了较多的西周时期陶片,随即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开展专题侦查、考古勘探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从2017年5月开始,姚河塬西周城址考古勘探工作持续开展。经考古勘探和发掘,确认城址面积92万余平方米,布局全面,时代延续至春秋早期,发现并清理了诸如高等级墓葬区、马坑、车马坑、祭祀坑、墙体、铸铜作坊、道路、灰坑等遗迹,勘探发现护城壕、大型建筑基址、道路、水网、陶窑等遗迹,出土了陶器、原始瓷器、青铜器、陶范、玉石器、漆木器、骨角牙蚌器等遗物。

  在西周时期,诸侯国君级别的人死后才能使用带墓道的高等级墓葬,例如姚河塬甲字形墓葬(也就是有一条墓道)。另外,墙体、护城壕、铸铜作坊、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等遗迹的发现,亦证明该遗址为封国都邑城址。同时,考古学家通过对出土的甲骨文解读,确认该城址国别为“获国”,是一处史籍未记载的西周诸侯国都邑。

  中新社记者:文化内涵丰富的姚河塬城址展现了周王朝与西北边陲地区的何种关系?

  马强:姚河塬西周城址位于六盘山(陇山)东侧,这里处于北方农牧交错地带,是历史上华戎攻伐融合的区域。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姚河塬西周城址中至少曾有5种人群生活,包括周人、殷遗民、戎人、寺洼、北方等人群。

  事实上,姚河塬西周城址的发现填补了西周王朝在西北地区管控经营的模式。姚河塬西周城址军事属性明确,其如同一座军事桥头堡,帮助周王室控制整个陇东区域。

  同时,姚河塬西周城址也反映了西周王朝在经略西北过程中的策略。姚河塬西周城址中存在人群融合、民族杂交的迹象,融易新媒体消息,还拥有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以及象牙器、瓷器、玉器、绿松石等奢侈品的交流获取网络。这些都表明,生活在这里的农耕人群与游牧人群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包容、彼此交流的。

  中新社记者:姚河塬西周城址所代表的获国,为西周分封制提供了何种实证?

  马强:由于缺乏相关史籍记载,在姚河塬西周城址遭发现之前,学界对西周王朝在西北地区的管控经营状况并不明晰,甚至有观点认为,西周在西北边疆地区没有分封诸侯国,西部疆域基本上是遭广义上的西戎人群所占据,周王朝实际上对西部疆域是“失控”的。

  但姚河塬西周城址的发现,有力实证了西周王朝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控。该城址拥有功能结构复杂的聚落形态、带墓道的高等级墓葬、掌握高技能工艺的铸铜作坊,出土有青铜器、玉器、瓷器、象牙器,以及以甲骨文为代表的特殊文化产品。这些发现说明了西周王朝对西部疆域的管理与东方地区一样,采用的也是“分封诸侯,藩屏王室”的模式。

  实际上,姚河塬西周城址遗址存续到了春秋早期,贯穿整个西周历史,这进一步证明了周人在整个西周时期,一直强有力地控制着西部疆域。

  中新社记者:姚河塬西周城址曾获得“五个最西北”的评价,其具有怎样的研究价值?为何说姚河塬西周城址填补了西周历史研究的空白?

  马强:作为近年来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姚河塬遗址考古曾遭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委专家给予最西北的西周早期封国都邑城址、最西北的西周早期诸侯级墓葬、最西北的甲骨文发现地、最西北的原始瓷器出土地、最西北的铸铜作坊遗址的“五个最西北”评价。

  说姚河塬西周城址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西周历史研究的空白,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在目前已发现的西周城址中,姚河塬西周城址保存相对完好,其内涵丰富、“五脏俱全”,可以看作西周鼎盛时期封国都邑的缩影。通过对姚河塬西周城址的考古研究,可以了解西周封国都邑城址布局、墓葬制度等信息,对后续考古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多彩贵州·第十六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英国巡展开幕

中新网伦敦2月29日电(彭欣怡)当地时间2月27日,“多彩贵州·第十六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

2 走进中国历史研究院 中外媒体感受“何以中国”

2月27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组织中外媒体记者走进中国历史研究院,参观中国考古博物馆,并...

3 马强:史籍失载的古获国,如何重新走进历史?

作为史籍失载的获国都邑城址,姚河塬西周城址从西周早期延续到春秋早期。消失数千年的神...

4 罗布和“央洽扎念”:在拉萨开启自己的梦想之路

扎念是藏族众多民族乐器当中最常见的一类,藏语意为“悦耳动听之声”,是一种弹拨乐器,...

5 2024年度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大会颁出首批十个大师传承创新工作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 应妮)从“冰墩墩”到“兔墩墩”再到“龙墩墩”,北京华江文化集团...

1 多彩贵州·第十六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英国巡展开幕

中新网伦敦2月29日电(彭欣怡)当地时间2月27日,“多彩贵州·第十六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

2 走进中国历史研究院 中外媒体感受“何以中国”

2月27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组织中外媒体记者走进中国历史研究院,参观中国考古博物馆,并...

3 马强:史籍失载的古获国,如何重新走进历史?

作为史籍失载的获国都邑城址,姚河塬西周城址从西周早期延续到春秋早期。消失数千年的神...

4 罗布和“央洽扎念”:在拉萨开启自己的梦想之路

扎念是藏族众多民族乐器当中最常见的一类,藏语意为“悦耳动听之声”,是一种弹拨乐器,...

5 2024年度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大会颁出首批十个大师传承创新工作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 应妮)从“冰墩墩”到“兔墩墩”再到“龙墩墩”,北京华江文化集团...

6 从“干一辈子”到“三年一跳”,企业忠诚的观念为什么消失了

编者按: 在一家企业工作,一直干到退休,成为荣休老员工,这曾经是很多人的梦想。而如今...

7 彩票的道理:不可能的奇迹为何令人沉迷?

编者按: “ 人的出生,就像一场无法回避、贯穿人生始终的大型乐透游戏中的一张彩票,为每...

8 龙,一种现已绝迹的稀有动物 | 说书

对中国人来说,神龙崇拜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新石器时代就存在龙文化——距今8000多年的...

9 龙年说龙:专用还是专崇?祥瑞抑或惩罚?

龙年马上就要来到了。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传说性的动物,诞生于上古神话时期。虽然如...

10 【专访】栾保群:龙的象征意义历来仅限于皇帝诸王,从来与老

春节期间,我们不知不觉地接触到了许多神祇——龙、财神、门神、城隍……这些神明给新年...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