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缺“芯”待破局:企业需终结“单打独斗”(2)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方寅亮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也认为,汽车缺“芯”潮的爆发与疫情期间的市场情况有关。“疫情平稳后,大家重视需求的提振。而实际上,需求回升后,供应链不能及时应对。”

  方寅亮表示,从芯片设计、制造等整个产业链来说,每一环都有相应的技术,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需要链条上的供应商协作配合。而在疫情下供应商的合作受阻,投资领域也变得相对保守,让短期内芯片短缺的矛盾突出。

  企业方面,比亚迪、小鹏、理想几家车企均回应中新经纬客户端称,目前的生产并未受芯片短缺影响。比亚迪方面表示,目前一些公开报道里提到的半导体相关产品在汽车行业短缺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比亚迪在新能源电池、芯片等方面有一整套产业链,不仅可以充分自给,还有余量外供。理想方面则称:“我们对于芯片的采购有提前规划,生产未受影响。”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近日撰文指出,虽然目前有供给端缺货的信息,但多年来车用内存或芯片缺货也是常有的现象,借鉴电脑行业的经验来看,这暂时不会对汽车产销产生太大影响。

  李邵华分析认为,由于芯片供应短缺,部分企业的生产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受到较大影响。不过,就明年全年而言,芯片短缺的影响将不会太大,目前尚难以做出定量估计。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芯片供应短缺,目前全球范围内多家汽车芯片供应商发布涨价通知。继瑞萨电子后,汽车芯片厂商龙头恩智浦也表示,受疫情影响,恩智浦面临产品严重紧缺和原料成本增加的双重影响,决定全线调涨产品价格。

  这是否会引起整车涨价?方寅亮认为,零配件供应只是汽车的定价体系中的一部分,不会成为车价的决定性因素,更重要的还是其产品在市场的认可度和竞争力。

  告别以往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

  “汽车芯片市场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和潜力空间,同时也是未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竞争赛场,中国企业势必要把握机会。”原诚寅预测。

  数据表明,中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仅占全球的4.5%。而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却占全球市场30%以上。汽车芯片占比与汽车产业占比存在巨大差距。

  原诚寅透露,汽车芯片包括几大核心环节,包括芯片的设计体系、评测标准、质量体系和认证、车规制造工艺。“事实上,除了设计方面,其它环节目前基本在由国外企业主导。尤其是在车规工艺方面,我们处在接近空白的状态。因此必须认识到,中国自主汽车芯片目前还处在被‘卡脖子’的阶段。”

  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到,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70%。

  在原诚寅看来,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和合作链条,告别以往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通过链条上各个领域的细化、合作,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在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的工作中,原诚寅感受到中国汽车芯片企业也急切地在寻求合作的途径。联盟成立3个月以来,已有超150家企业加入。

  “从汽车芯片供应链条的各个环节我们都要做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系统性、结构性地突破瓶颈。需求之下,风险跟挑战都是并存的。”方寅亮称。

 文章标题:汽车缺“芯”待破局:企业需终结“单打独斗”(2)

内容摘要: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方寅亮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也认为,汽车缺“芯”潮的爆发与疫情期间的市场情况有关。“疫情平稳后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channel/auto/21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