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太难了!”近日,不少企业都开始密集在各地高校举办2020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多家智能网联企业在招聘中感叹,专业人才不足,正在成为我国智能网联产业发展中的一大瓶颈。
调查显示,我国智能网联产业中,三成企业智能网联研发团队在150人以上,150人以下团队仍是行业主流,而且还有近三成企业智能网联研发团队规模更小,在50人以下。这一数据,与大陆、博世等国外企业中智能网联研发团队动辄3000人的规模相比,令人慨叹。
除了人才总量不足,智能网联核心人才紧缺也是一大挑战。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正逐步加速的形势下,招揽到适用的人才是企业的当务之急。寻觅合适的人才,正在成为智能网联相关企业的共同呼唤。
人才需求何其急
目前,我国智能网联产业正逐步驶上高速路,一些相关机构和企业正在成长。调研结果表明,2018年,相关企业中,31%处于战略研讨期,28%正在布局,24%正在运行,11%已有成熟产业。在产品研发、试验测试、数据分析这三个环节,人才缺口分别高达23%、17%和12%。此外,信息及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也非常紧缺。而随着智能网联入局者增多和运行、产业规模的发展,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是时不我待。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研究员刘义向记者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在全球都属于新兴产业,各国都在探索人才培养和发展模式。就研发工程师而言,对于不同的岗位,各个企业的岗位需求和标准都不统一,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
实际需求中,智能网联相关的ADAS技术人才、人工智能与算法人才的紧缺程度高居不下,成为大多数企业的人才诉求。此外,环境感知、数据和芯片人才也处于相当紧缺状态。因此,数据、算法、ADAS技术、试验测试、人工智能等是人才需求量位于前五的岗位。
智能网联人才专业非常广泛,在前不久长安汽车的校园招聘中,涉及产品研发的岗位里,就需要无人驾驶、软件开发与测试、传感定位、车联网、UI设计、图像处理、智能算法、机器学习、电机开发、电池开发、电池管理、控制器开发等领域的人才,涉及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工程、通信工程、工业设计、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等22个专业。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行业人才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行业外跨界高薪抢夺汽车专业学生,让汽车企业措手不及;另一方面,汽车行业在招揽非传统汽车专业学生中,吸引力不足。
国外同样有尴尬
“目前我们与中国面临的困境一样。从事人工智能(AI)的研究人员,他们本身不具备汽车方面的知识,懂AI还懂汽车的人才非常缺乏。”美国智能网联车辆协会会长ScottMcCormick说。
在美国,这方面的人才都分散在各个相关的专业,诸如计算机专业、电子工程专业等。在硕士和博士阶段,他们提供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自然语言与数据、机器人学等课程。另外,在美国的知名高校里,诸如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大学里有专门的机器人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他们和业内的企业深度合作,共同进行项目研发,在项目中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业界人士认为,加强合作培养,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机会培养人才,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对于我国而言,智能网联人才“一人难求”的背后,是人才门槛的提升。如需求量较大的试验测试人才,从业人员必须是有一定专业广度的多面手才能胜任。既要有传统汽车知识,又要有IT经验的跨界人才,这样的人才是相当稀缺的。
破局尚需多举措
针对智能网联人才紧缺的现状,国内不少高校正在“试水”学科创新,培养更适合智能网联行业的未来人才。近年来,清华大学成立车辆与运载学院,以应对新技术革命下汽车人才培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与上汽大众共同编撰智能网联相关学科教材;开设汽车技术与实践、汽车电子相关课程并邀请大众、联合电子等企业工程师参与授课,让企业提供一定的课题给学生做毕业设计。
此外,除了应届毕业生,行业对智能网联高端人才的需求也很旺盛。毕竟自动驾驶、AI人才大部分还是集中在海外,尤其是美国。如何延揽海外人才?,业内认为,一是待遇,二是环境,三是解决好家庭等后顾之忧。
集纳业内意见,对于智能网联人才培养要注重三个方面:
文章标题:【今天国内新闻:智能网联快速发展 人才瓶颈如何破局?】,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channel/auto/5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