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淘汰赛打响:合众、天际、前途的生存法则

  竞争将回归到“车”本身。

  越来越多的造车新势力正在将手中的一页页PPT,变为可以看见的现实。2019年4月的上海,他们陆续拿出自己的量产车型,迎来属于自己第一次高光时刻。

  2019年上海车展,近20家造车新势力登台亮相,创下了历届之最。有的已经拿出了自认为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量产车,梳理了自己的商业模式与路径,进入了交付阶段;有的拿出了准量产车,向投资人展示其最新的进展,为下一轮融资做准备;而有的只是在上海的舞台用概念车刷刷存在感,表示自己“还活着”。

  “2019年,造车新势力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正如车展前,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所说的那样,迎来高光时刻的同时,淘汰赛的大幕也已经开启。

  曾有人预言“没有一家造车新势力值得投资,没有一家能够成功”,但业内的共识是,能够成功的只有少数,更多的将被市场淘汰,甚至在产品进入市场之前就提前夭折。

  在造车新势力内部,根据发展的规模和产品的进度,也已形成了几个梯队,并且分化加剧。此前,根据创始人背景、融资、知名度、技术储备等多种因素,业内曾将蔚来、威马、小鹏和拜腾称之为“新势力四小龙”,它们也被认为是造车新势力大军中最有可能脱颖而出的少数佼佼者。

  而拜腾的新车迟迟未能交付以及内部的人事动荡,带来了大量质疑。车和家创始人李想的理想ONE在这次车展亮相并即将交付,差异化的增程式电动车产品令人眼前一亮,大有挤进第一梯队的势头。

  更多的造车新势力正在努力向上突破成为新三强,比如合众、天际汽车与前途,与几家头部造车新势力相比,他们的融资额度可能没有那么多,造势的动静也没有那么大,但是他们却也拥有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

  当然,对身处向上突破的新势力们而言,想要突出重围并不容易。如何活下去,是摆在他们面前最直接、也最残酷的现实问题。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新造车运动的窗口期即将关闭,其中,资本窗口期将比市场窗口期更早关闭。

  在资本的裹挟之下,从2014年起掀起的这场新造车运动,迎来了上百家新玩家。对造车新势力而言,资金是成败的关键之一。造车需要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是一场资本密集型的战争,需要足够的资金打仗。但随着行业的发展,资本市场对于造车新势力的热情开始趋向理性,不再像前几年那般盲目。资本寒冬之下,在一级市场融资越来越困难,资本也更愿向头部企业集中。

  资本逐利且担心风险,非头部的造车新势力的融资通道似乎正在收窄。不过,巧合的是,在上海车展期间,天际汽车和合众汽车先后公布了最新的融资情况,并表示计划启动新一轮融资。

  4月16日,一向低调的天际汽车董事长兼CEO张海亮在上海车展现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天际汽车已经顺利完成20亿元的A轮融资,天际汽车的累计融资超过65亿元,并即将在近期启动新一轮融资;合众汽车总裁张勇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合众汽车已经完成B轮融资30亿元,累计融资已超过70亿元。据其透露,目前,合众正在启动B+轮融资,目标是20—30亿。

  据张海亮介绍,天际汽车A轮融资的主要投资者是大型上市公司、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和专业投资机构。这些公司不光在资本上给予支持,同时带来上下游协同的效应。“投资人主要看重产业联动,后期的融资方案我们在往前推进。现在完成A轮融资,获得很多投资者的投资,我们按自己的节奏在推进项目进度,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是工厂建设、量产、以及包括后面的销售。”张海亮称。

  尽管天际与合众都收获了新一轮的融资,但与几家头部造车新势力而言,总融资规模仍有一定差距。在业内看来,造车新势力需要的资金是巨大的,并且,在未形成一定的规模达到盈亏平衡之前,造车新势力还需要持续“烧钱”。此前曾有蔚来的李斌、威马的沈晖等多位头部造车新势力的掌门人认为,造车的门槛是200亿。也有人认为,200亿也不够花。

  显然,对突围的新势力而言,在有限的融资规模内,必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我们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聚焦于整车制造,两三年内不考虑出行。社会上大量的资源可以借用、相互协同。这两年我得弄到100亿,就干造车这一件事。”张勇表示,B轮融资的大部分资金将用于未来汽车产品和技术研发,并加快落实创新技术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