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利:拥有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强大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重点消费品的定制化、中高端产品供给比重显著提升,定制化服装消费增速加快,消费品安全技术指标总体上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保持一致。构建新发展格局,品牌建设需持续发力,多措并举,促进国内市场畅通循环。
第一,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加强优质企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发挥地域资源和产业特色优势,支持发展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消费品,提升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影响力。支持消费品工业向智能、绿色、柔性和高效制造发展,促进关键领域发展。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促进产品向高性价比优势转变。支持中国品牌“走出去”,推进国际品牌共建共享。
第二,提升品牌公共服务能力。依托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平台的质量品牌服务能力,构建质量品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品牌声誉和品牌竞争力监测评估。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养品牌领域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第三,夯实质量品牌技术基础。完善产业标准、产业计量、工业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等技术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工艺优化和关键共性质量技术攻关,推动质量升级。引导企业创新制造方式和服务业态,发展定制化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在品牌传播、顾客体验和销售模式等方面创新发展。
钱明辉: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鼓励开展中国特色品牌发展理论的研究,在基础理论层面为品牌建设提供指导。未来,应尽快提高我国的品牌研究水平,进一步增强品牌建设的理论实力;重视跨学科研究,促进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研究建立品牌价值交易模型、品牌生态指数、品牌大数据指标体系、品牌政策模拟仿真等,并推动其产业化发展,着力解决中国品牌发展路径问题。
二是加强专门领域品牌激励政策的供给,吸引更高质量的社会资本与公众力量参与品牌建设。应加强相关行业领域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有针对性地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有利于扩大直接融资、鼓励长期投资的会计、审计、财税等基础制度和关键政策,不断拓宽各类优质社会资本和高效社会资源进入相关行业和市场开展品牌建设的渠道,鼓励形成一大批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的民族品牌。
三是发展新消费环境下的第三方品牌评价服务,通过消减消费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来持续激发国内品牌市场活力。要进一步加强第三方品牌评价的组织和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品牌评价机制,扩大品牌评价信息覆盖面和影响面,推动社会各界力量关注、支持和参与品牌建设。
常继生: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中的优势战略资源,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重点在扩投资、促消费和强创新。要发挥资本作用,加大对隐形冠军品牌化建设、中华老字号企业品牌价值转化的支持力度。
在个性化、品质化、智能化引领消费升级大潮的背景下,要加大对新消费品牌的引导,构建新消费品牌快速成长的生态环境,在重视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也要关注需求侧管理,突出性价比优势,完善商贸物流、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领域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让人们不仅“能”消费、更要“敢”消费、“愿”消费。(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标题:【引领新消费,品牌建设如何补短板?(4)】 内容摘要:朱永利:拥有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强大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重点消费品的定制化、中高端产品供给比重显著提升,定制化服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channel/275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