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卖咖啡开启“朋克养生”,老字号跨界之路能走通吗?(2)

中药虽然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广受欢迎,但是药丸大如元宵,不易吃也不便带,与西药的小巧的片剂相比剂型非常落后。因此面对西药的高速发展,中药制剂如果不能够改革,被历史所淘汰将在所难免。

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乐松生很快组建起了中药剂型改进技术开发班子,但在征求股东意见的时候,乐家各房却意见不一,很多人顽固地认为同仁堂卖了三百年药丸,从来没有人说有问题,因此没有必要改。由于同仁堂属乐氏家族共有,所以说服所有股东的难度很大。乐松生就选择了在自己控股的达仁堂建立国药提炼厂率先展开试验,并在1953年改进成功正式投产,后并入同仁堂,完成了中药剂型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就在剂型改进成功的同年,国家开始推进公私合营试点。这对于乐家来说就像平地一声惊雷,同仁堂这份百年祖业从此将不为乐家所有。但是乐松生明白这是大势所趋,在他的努力下,1954年同仁堂率先完成了公私合营改造,改造过程不仅完善了各项制度,而且还获得了政府在厂房、设备、原料方面的投资和支持,使得同仁堂在管理、产能和效率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高,1959年产值更是达到了1948年的72倍。

“1997年上市,同仁堂进入资本市场,同时把传统国有老字号向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方式转变。从2000年起,公司陆续分拆科技公司和同仁堂国药香港上市,不断深入海外市场,实现海外和国内的融合。近些年来,同仁堂发展体制机制以及产业升级都带来巨大变化,管理理念也得以转变,这些都得益于上市。”之前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同仁堂总经理刘向光说道。

即便是优质的公司,发展也往往并非一帆风顺。2006年前后,同仁堂也曾出现过短期业绩滑坡。

“2006年,公司经营管理因为粗放而引发的问题暴露出来,也对公司品牌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公司当机立断,着手纠正。除了在人员队伍和组织架构上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外,明确了经营质量、资产质量并重、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四个质量并重的原则,财务指标里重点考核净利润和现金流,确保企业经营安全至上。”刘向光表示,“规模的扩大一定是以扎实的经营质量为前提,不盲目做大。时时自省,用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和可量化的指标来检视、控制运营风险,确保企业安全运行,这是非常必要的。”

03  或将又是一个转折点

今年4月份,同仁堂交出13年来最差的“成绩单”。2019年年报显示,实现营收132.77亿元,同比下降6.56%;归母净利润为9.85亿元,同比下降13.12%。

此次营收净利润双双下降,结束了同仁堂自2007年以来连续13年的业绩正增长。在近10年间,同仁堂的营收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但在2011、2012年连续两年超过20%后放缓下行,直至2019年出现负增长。

资料显示,同仁堂科技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中药产品业务,涉及丸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及胶剂等多种剂型,产品涵盖中成药、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牛黄解毒片、感冒清热颗粒、阿胶及西黄丸等。

在年报中同仁堂科技表示,公司整体产品生产受限,导致2019年中成药生产总量较上年同期下降约20%以上。

同仁堂科技表示,自2019年一季度开始,公司即面临多系列产品生产供应不足的状况,原有的亦庄分厂、刘家窑分厂的丸剂、液体制剂等多条生产线需要进行GMP再认证,而两家新建生产基地——同仁堂科技唐山及同仁堂科技大兴分厂虽然分别于2019年4月、7月顺利通过GMP认证,但由于新旧生产基地之间产品转移、生产衔接及新生产线的调试运行需要时间等影响,两家新建生产基地于2019年下半年才开始陆续投入生产,产能尚未得到有效释放。

同时,同仁堂科技透露,特别是丸剂、液体制剂等剂型产品的生产进度受到较大影响,直接导致六味地黄丸系列、金匮肾气丸系列等主导品种产量下降,整体收入、利润亦随之下降。

其中,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产品由2018年的53个降至2019年的51个,其中销售额超亿元产品为9个,与上年持平。在主导产品中,六味地黄丸系列、牛黄解毒片系列、西黄丸系列的销售额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40.50%、6.01%及17.42%。

生产线产能不足导致核心品类产量锐减,是同仁堂科技业绩下滑和眼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文章标题:同仁堂卖咖啡开启“朋克养生”,老字号跨界之路能走通吗?(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opinion/mspl/148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