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媒体:从康美药业造假事件看市值管理

2019年4月29日上市公司康美药业发布的《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揭示了300亿的货币资金错误,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曾为其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是广州本地最大的老牌会计师事务所,也深陷漩涡。该起事件在各媒体的密集报导以及证监会的严厉关注下,已基本可定性为财务造假。康美药业的市值从最高峰超过1200亿跌至近日的150亿,未来仍可能跌跌不休。缘何一个朝阳行业的明星公司会沦落到如此境况?这是资本市场发达到一定阶段时必然出现的市值管理的误区。

在财务管理学中,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主流观点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有时候更被简化为股价最大化。这其实就涉及到公司的市值管理。理论上而言,市值管理(Market Value Management)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式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一种战略管理行为。其中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价值经营是市值管理关键,价值实现是市值管理的目的。

实际上,由于资本市场的空前发达,不少过分聪明的人士研究出了很多操控手段可以实现短期的股价升跌,这种便捷方式也让不少企业走入了市值管理的误区,沉迷于股价操控,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市值管理。通常的手法是实控人使用各种手段炒高股价,然后股票质押套取资金,再投入企业做高利润或进行收并购,令股价继续上涨,循环操作。但这种没有真实业绩支撑的股价终究只是饮鸩止渴,要真正实现市值管理,必须谨慎考虑以下因素:

一、股价操纵背离了市值管理

炒高股价在某些程度上固然可以增加市值,产生做大市值之效,但这种市值并不是代表企业价值的真实市值。没有业绩支撑的股价只是泡沫,而且泡沫越大,破灭越惨烈;不真实,也因为它必然是短命的。资本市场里本来就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被人为炒高的股价泡沫在被刺破后只会加速跌落。除了康美药业外,乐视网、暴风集团无不如此。

市值管理的基本原理在于优化管理创造企业价值,而股价操纵则在于无所约束地超越管理而博取不当利益。一家企业从有限责任公司改造成股份公司,最后成为上市公司,经历的是一种升华,标志着企业从卖商品时代进入到了卖股权时代。在这个全新时代里,企业使命更新了,从让企业挣钱变成让企业值钱。企业发展平台拓展了,从局限于商品市场一条限走路变成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个车轮飞驰。企业价值导向升级了,由利润导向变成了市值导向。为了适应全新时代,实现更大的发展,客观地要求上市公司优化管理,其中包括延长管理链条、丰富管理内容、创新管理方法、健全管理机制和提高管理艺术。这个优化管理的过程就是践行市值管理的过程,也是创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而股价操纵则不然。为了推高股价获取不当利益或转嫁风险,股价操纵者无所不用其极,或滥用职权或利用优势,干扰甚至践踏上市公司正常经营秩序,或让上市公司并购本不该并购的资产,或让上市公司实施本不该实施的高送转方案,或让上市公司投资本不该投资的项目,以编制所谓的各种“利好”刺激股价。在股价炒高后,操纵者如愿获利后,必然扬长而去,留下一地鸡毛给资本市场,导致上市公司管理机制遭到破坏,甚至陷入瘫痪,企业价值严重毁灭。包括香港交易所在内,壳资源、老千股,都是这种破坏企业市值管理的后果表现。

市值管理以阳光化的制度建设作成功保障,而股价操纵则以躲避阳光为安全保障。凡事要成功都须有保障。市值管理也不例外,要想有序、且有效地展开,离不开一套专门的制度保驾护航,即市值管理制度。虽然其表现形式因企而异,但基本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包括决策机制、组织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等若干项机制。市值管理制度的基本要 求是阳光化管理,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有章可循,对号入座,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它让每一个投资者都有知情渠道,通过信息披露及时了解公司要向哪里去、正在做什么;它让市值管理实践成为一项战略有方向、决策有流程、战术有方法、行为有规范的阳光工程。阳光是最有效的防腐剂。

而股价操纵则恰好相反。完全游走在法律红线之外的原形使得它不能见阳光,也不敢见阳光,因为一见阳光,就会原形毕露,受到制裁。为了避免败露在阳光下,尽最大可能不留下可以不留的痕迹,因此,股价操纵没有制度只有潜规则,这个潜规则常常表现为只能放在抽屉里的一纸“抽屉协议”,或者是不能采用文字表达的一句口头承诺。

故此,实现真正的市值管理,必须远离股价操纵,从源头上拒绝短期利益的诱惑。

二、敬畏财务指标对市值管理的影响

1、存贷双高是市值管理的反向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