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点新闻排行:刘国恩:靶向管理和大规模检测有助于更好应对可能出现的第二波疫情冲击

“通过靶向管理把高风险人群和低风险人群分开,我们就不用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来管理整个社会,从而可以更好的、有更有效的、更可行、可持续的应对可能出现的第二、第三波甚至更多波的冲击。”5月16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在“金融战疫,共克时艰”2020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中表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

刘国恩表示,在新冠病毒面前,全年度全世界的系统性总需求是一致的,因此可能面临经济上下滑不是一个V字型而是一个U字型,尤其是有多波的风险存在的话,我们还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我们经济能力上的准备;

“基于目前我们对新冠病毒的科学认识,其实很多学者们也提出了一些可供我们进一步去分析思考甚至参考的办法”,刘国恩对大规模检测和靶向治疗两种方式进行解释。

第一个是诺贝尔学奖得主波恩·鲁默提出的看法,他认为病毒是具有潜伏性的,最好的科学的方法是进行大规模的检测,也就是说在我们人群里面通过检测手段把人群找出来,目前的检测手段一个是核酸病毒检验,一个是血清病毒检测,目前来看核酸病毒检测,根据最新的数据以湖北为例,目前招标采购的价格是132元人民币,血清检测更便宜一些,如果血清检测两个都做大概是80元人民币,无论是用核酸检测还是血清病毒检测,如果两个都做的话是人均200元左右,200元都做乘以14亿人就是2800亿。这和封城极端措施产生的极端代价相比要小很多,因为封城措施很容易跨入万亿级的规模,所以说我觉得鲁默提出的这个方案是很值得考虑的。

另一个就是麻省理工的靶向方法,所谓靶向方法是,我们就对高龄的人群,无论是不是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我们对他们进行保护,对他们进行隔离,而低风险的人群就进行一个常态化的管理,尽快恢复到我们社会和经济当中去,从而使得我们经济的能力不至于长期的多次的封锁而受到极大的打击,从而影响到我们未来长期抗疫的能力。

刘国恩同时提醒称,除了新冠病毒之外,还有其他很多这些疾病,他们也不会因为新冠病毒对我们的袭击而就完全的离场,比如我们以十万人为基数来看,比如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都是160多个,新冠病毒到目前为止以美国的数据为例只有27个,尽管我们知道新冠病毒可能还会导致更多人死亡,不过从目前来看它对我们的死亡风险还是相对来说没有其他疾病对我们的风险更大。

附发言实录

刘国恩:谢谢,今天很高兴参加论坛,我知道我们这个环节的主题是疫情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刚刚听到前面几位嘉宾讨论到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几个月内体现出的比较好的韧性。我想中国资本市场的韧性同两个因素应该是有关的,第一个是和我们的开放程度有关,第二个是我们新冠疫情这次来袭在中国是首当其冲,但是这也仅仅是第一波的影响而已,我们对未来的影响还要更多的去考虑它更大的一些冲击和危害程度。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资本市场也好,还是宏观经济也好,它未来的走向和发展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新冠疫情在未来的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里边的走向,以及我们是否能够采取更有效的、科学的抗疫行动。

目前来看,新冠病毒在全球已经导致了四百多万的确认感染者,接近31万人死于这场大的瘟疫,为了更好的理解瘟疫给我们造成的影响,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很快的回顾一下人类在过去的几个世纪当中面临的同样、甚至更大规模瘟疫的时候,大概情形是什么样。

如果我看过去2000年的基本情况的话,我们注意到在人类历史上至少有三大次的全球性的大瘟疫,给人类造成了致死的情况非常的严重。第一次就是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左右,还有一个是中世纪的时候,再一个就是20世纪初面临的西班牙流感,这些大的世纪瘟疫加起来造成的死亡人数都超过了5亿多人,其实它这个数字已经远远大过于在这两千年过程当中人类自身战争造成的死亡情况。那我们今天面临新冠病毒的第一波的冲击以后,现在中国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好一些,我们无论是感染的情况还是致死的情况都处于一个相对可控的状态,在前期情况来看,如果我们考察目前所看到的确诊人数,绝大多数的国家目前都处于一个比较平缓甚至在下降的这么一个趋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除了巴西还有俄罗斯可能情况稍微严重一些,整体情况来说还是比前段时间来说有所缓解。当然如果我们考察第一波造成的死亡情况,情况差不多,大多数国家除了巴西之外,死亡的人数从每天的情况来看都处于一个稳定甚至逐步下行的这么一个状态。

 文章标题:最近热点新闻排行:刘国恩:靶向管理和大规模检测有助于更好应对可能出现的第二波疫情冲击,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html/zt/zx/113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