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新闻资讯:相声演员复工记(3)

  “不过,遭遇疫情,今年的计划很难实现了。”成海涛算了一笔账:今年2—4月,三四百人的小剧场演出至少40场,票房损失150万元左右;而单单中国大戏院一场,预期票房也能达到30万元。

  品欢相声会馆的大本营在虹口足球场附近的一个创意园区里,会馆的大门特意改装成了朱红色,门上安几个铜钉,颇有些传统韵味。春节后很长一段时间,街上少见行人,成海涛照旧天天去办公室上班。而演员们都各自在家,办公室终日只有他一人。“那是最愁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哪天才能复演。”

  3月下旬记者第一次见到成海涛时,他刚刚与园区签完租金延期支付的说明。“演出行业靠源源不断的票房在支撑,而无论有没有演出,办公成本、工作人员成本一直都在。”他有时候也自嘲,“一整天最忙的事,变成了申报相关文化扶持基金。”

  自救

  没有演出的日子,成海涛一直在尝试自救。

  3月8日是品欢上半年唯一的促销日。“我们出了套预售票,10张票380元,不限场次,全年都可以看。”没想到预售票成绩还不错,一共卖出了两三百套。成海涛拿这套票救急,缓解了一部分资金压力。“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观众对剧场演出的期待。”

  疫情阴霾之下,文化行业确为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中小微文化企业的经营压力尤甚。上海已出台支持疫情期间文化企业“20条”。

  但自救方为根本之计。成海涛、金岩与演员们花了大量时间,一同线上策划、创作、多地录制,完成了20来个融入相声、快板的公益性抗疫小作品。他们偶尔也能承接一些相关机构的抗疫宣传。“尽管收入不比正式演出,但可能比起同行还算好。”成海涛告诉记者。

  在民营院团中,相声这行当,还谈不上旱涝保收。因此,不少相声演员都属于“斜杠青年”(指不满足单一职业的生活方式,选择拥有多重身份的年轻人)。

  在微博上,徐强首先是一名足球解说员,其次才是相声演员,当然,他还是位热爱吉他的民谣歌手。这两年,他又多了个身份——南昌川菜馆老板。2008年,徐强拜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为师,后加入“相声第二班”,在北京鼓楼西大街的广茗阁,一连演了17年。期间,他还给央广写过三年半新闻稿。两三年前,他回到江西南昌定居,由于爱吃川菜,就开了家可容纳十几桌的小饭馆,还混搭卖洋酒。吸引徐强的,是南昌的烟火气,“江西夏天,凌晨三四点灯火通明,大街上开着不少饭馆”。品欢有演出时,他就从南昌坐火车来上海,演完再回去,一直两地往返。

  “90后”吴春梦、沙庆庆也一样。吴春梦和朋友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主要从事茶、花道、香、手工方面的公共文化活动,兼售卖茶叶、香、手工制品。沙庆庆则从事自闭症儿童行为矫正相关的工作。

  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或多或少波及到了每个人的“主业”。徐强的川菜馆,无论堂食还是外卖,开业时间都比往年延后。吴春梦的文化公司,春季活动基本都被取消,只能以春茶售卖为主,收入锐减到正常时期的三成。沙庆庆为自闭症儿童开设的课程由线下转为线上,但课程频次与学员都大为减少。

  “更重要的是想念舞台,不上台就感觉生活缺少了点什么。”吴春梦说,剧场演出,就是演员的兴奋点。

  最近,金岩写了个疫情期间相亲男女的段子,苦于“演不了”。“相声说的是及时感受,求快。一般只演当周的事儿,融易新媒体,就连当月的都嫌晚。时间过了,这包袱就过了,没法演了,这是最担心的。”

  “喜剧是刚需。不久后的将来,总有正式回归剧场的一天。现在还是看得到希望的。”眼下,成海涛反而不愁了,因为“只要在工作就不会慌”。他早早计划好了下一步:等疫情结束,哪怕“再把票价降一降”,也要安安心心把场子再度暖起来,“就像剧场离不开演员,相声演员也离不开现场观众”。

 文章标题:晚间新闻资讯:相声演员复工记(3),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html/zt/zx/10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