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新闻资讯:相声演员复工记(2)

  成海涛同演员以及大世界的负责人一连开了好几次会,“摆在面前的有三个选择:带观众、带少量观众,或是完全不带观众。为了安全,最后还是敲定不带观众”。

  “如果直播能让演员们聚在一起,那就要去试。”这是金岩的动力。

  市场风向如何,要怎样活下去,民营院团的敏感度超过国有院团。在这座迈向“亚洲演艺之都”的城市,注册的民营院团总数已超过300家。

  就在品欢复演的同时,由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牵头的2019年度上海民营院团绩效测评也在进行中。截至4月初,在汇总了82家民营院团演出信息的基础上,统计得出去年全年总演出场次突破1.6万场,总收入超过2.5亿元——数据与上一年相较,稳健增长。然而,疫情之下,今年的成绩单呢?是否必然留有遗憾?

  遗憾

  上一场演出在两个多月前,品欢留了遗憾。原本票卖得极好,上座率本该有八九成。然而,疫情消息传来,一记当头棒喝:有观众匆匆退票;坚持来剧场看演出的,也都戴上了口罩。

  那是1月23日,品欢的己亥年封箱演出,地点在九江路上有百年历史的上海人民大舞台。金岩与搭档马春然准备了《孟德回忆录》《三借芭蕉扇》《欢天喜地贺新年》;徐强、应时出演《彭客第一炸》;吴春梦、沙庆庆出演《外语专家》,都是各自的拿手绝活。

  在上海,品欢有两个驻场剧院,一是黄河路上的长江剧场,一是豫园里的豫上海剧院。两个都是民营的小剧场,座位数两三百,演出频次也高。人民大舞台却不一样,剧场座位数足足翻了三倍,对于民营院团的相声演出来说,是十足的大剧场。

  可是,己亥年封箱演出的上座率最终只有五六成。金岩上台前,为了活跃气氛,特意戴上口罩,准备了一个与口罩有关的段子,“但如果可以选择,谁乐意写这种段子?”这场相声演出最终少了点红火的贺岁气氛。偌大的剧场,观众们即便被台上包袱戳中了笑点,笑声也是闷在口罩中的。

  对于品欢农历年底最重要的这场演出,吴春梦唯一的感受是“急匆匆”。他与搭档沙庆庆的《外语专家》是当晚头一个节目,此前在小剧场演出多次,每次台下都是笑声阵阵。但那一晚,半数买了票的观众失约,剧场空了一半,演出效果大打折扣。晚上8点演出结束,吴春梦与戴上口罩的演员们合影后,急忙往火车站赶,他订了9点半发车回老家的火车票。

  那一夜,上海风雨交加。

  当时谁也没想到,品欢的这场封箱演出,成为疫情来袭后的沪上最后一场文艺演出。封箱次日,上海市政府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决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取消各类大型公共活动。1月24日中午起,各大院团、剧院先后发布公告,宣布取消后续全部演出。

  “疫情过后,我们能不能成为最早复演的演出团体?”成海涛无数次问自己。

  停演

  原本,2020年在成海涛的计划里,是一个突破性的年份——他计划把品欢每年总量200多场的相声演出,提升至300多场。

  原本,除夕前结束全年工作后,演员们只给自己放了一周假,打算2月7日就在豫上海开箱。紧随其后的情人节档,成海涛订了中国大戏院的场次,打算大干一场。

  这次停演的时间之长,超出了品欢所有演员的预料。

  每年2月是上半年演出的旺季,春节档、元宵档、情人节档,售票火热的好档期接连不断。眼瞅着无法顺利开箱,成海涛只能紧急叫停了中国大戏院那场演出的售票。

  错过大剧场,对两位创始人而言,并不仅仅意味着经济损失。因为从小剧场走向大剧场,这条路并不容易。

  有个故事,成海涛、金岩两人经常讲。品欢成立后,有段时间,金岩经常路过兰心大戏院,他玩笑般感慨:“如果能在这里演一场多好啊。”转天,听到这话的成海涛就把场租交了。

  “相声,相在前,指表演、表情;声在后,指说话、声音。太远了,看不清演员的脸,很难真正体会到相声的魅力。”六七百人的剧场,金岩此前没登过台,担心票卖不出去,焦虑得每天给票务公司打电话。“没想到,演出前十来天,票售罄了。硬着头皮演完,效果还挺好。”

  这是品欢大剧场演出的开端,到如今,这个相声团体几乎每月都有一两场大剧场演出。成海涛很自豪:品欢时常登台的剧场,正是在剧场及展演空间最密集的“演艺大世界”。

 文章标题:晚间新闻资讯:相声演员复工记(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html/zt/zx/10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