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理财 > 国内新闻头条: 数十张判决折射冒名贷款问题多 如何防止个人信息被冒用?

国内新闻头条: 数十张判决折射冒名贷款问题多 如何防止个人信息被冒用?

2020-05-16 14:20:47来源:融易新媒体

文章导读
数十张判决折射冒名贷款问题多 如何防止个人信息被冒用?...

  最近一则江西男子因被冒名担保,欠银行2000多万元的事件成为了被关注的热点。很多人不禁发问,银行这么严谨的机构,为何会有客户在毫不知情中被冒名贷款,还背上了累累负债甚至影响到个人征信。

  全国青联委员、山西初心律师事务所刘宗贤律师对“金融1号院”表示,金融机构内部对于客户的信息安全应该有一定的行业规则。但在数字经济时代,为了防范数据被泄露、减少数据滥用,应该尽早制定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专门性立法,并应与其他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相互协调,构建体系化的个人金融数据保护办法。

  数十张判决折射冒名贷款问题多

  近日,江西某男子因资金周转需要去银行贷款,在贷款过程中显示其曾在银行贷款3000多万元,其中有2000多万元由于没有还款而逾期,因此被列入了征信系统的黑名单。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受害人向法院提出了申请,并做了相关的司法鉴定,最终司法鉴定结果显示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办理贷款的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受害人获得了赔偿。

  其实冒名贷款的事件时有发生,“金融1号院”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统计发现,截至5月13日,今年以来已经有26起涉及银行冒名贷款的判决案件。其中涉及农村信用社冒名贷款的判决有14起,涉及农村商业银行的有4起,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有6起,涉及国有大行的有两起。

  “金融1号院”查阅了裁判书的一些案件细节,发现其中有不少受害人都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欠债”了,而最终为了维护权益而进入法律程序,有的时长甚至多达数年。其中有的冒名贷款涉及到了个人房贷。还有金融业内人员通过职务上的优势违法以他人名义贷款为自己谋取不法利益。

  比如下面这则裁决书中,有银行业内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用冒名贷款方式非法占有单位财产多达88万元。

国内新闻头条: 数十张判决折射冒名贷款问题多 如何防止个人信息被冒用?

  还有下面这起案例,其中受害者在15年前被人冒名贷款用以住房按揭,后续没有偿还被拉成失信黑户,去银行办理业务时才发现自己“被欠款”了,遂走上法律维权的道路。

国内新闻头条: 数十张判决折射冒名贷款问题多 如何防止个人信息被冒用?

  银行放贷是有着严密程序的,不但需要查验贷款者本人的身份,还需要审核所有的材料,需要本人现场签字确认,最后还需要本人的红手印。而记者查阅的这些“冒名贷款”的事件大多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虽然证件是本人的,但是其他相关资料包括签名手印等都是伪造的。

  事实上,类似事件爆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或直接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业务、谋取私利,使银行业的痼疾。某银行业内人士对“金融1号院”说,“其实银行系统里一直存在冒名贷款或者有人利用职权违规调取客户相关信息的行为,如果没有事发,那可能就不了了之了。而且出现“冒名贷款“事发时,大多是选择走“协商解决”的路子,是银行和当事人协商解决问题。尽量把影响降到最低。”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1号院”表示从最近发生的一些银行业客户隐私信息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部分银行基层机构和经办人员保护客户隐私意识淡薄,相关制度与流程仍然存在漏洞,进而在一定范围内出现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行为。

  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数据不被侵犯

  其实除了被冒名贷款的事件外,最近还有银行未经授权,违规随意查询个人征信信息,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的重大事件发生。这一系列的事件敲响了大家对个人金融信息隐私保护方面的警钟,也提高了大家的个人隐私权益方面的意识。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于银行业的个人信息保护要求日趋严格。2018年5月,银保监会曾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明确银行数据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央行2019年发布《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初稿)》中也提到,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消费者金融信息严格保密,不得泄露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刘宗贤律师在接受“金融1号院”采访时表示,我国针对金融机构的个人数据安全,还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和不足。如金融机构对个人数据安全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对侵害个人数据安全的相关追责机制不健全等。金融机构内部对于客户的信息安全应该有一定的行业规则。但在数字经济时代,为了防范数据被泄露、减少数据滥用,应该尽早制定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专门性立法,并应与其他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相互协调,构建体系化的个人金融数据保护办法。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医药基金加速“回血”基金经理乐观看后市

近期,医药板块整体表现极为强劲。在经历了消费复苏反弹、超跌核心资产估值修复和有长逻...

2 下半年投资应该如何配置 大消费或将成为市场热门板块!

在疫情恢复+政策刺激+温和通胀的局面下,6月份国内经济得到了复苏,A股市场持续上涨。国际...

3 下半年投资应该如何配置 大消费或将成为市场热门板块!

在疫情恢复+政策刺激+温和通胀的局面下,6月份国内经济得到了复苏,A股市场持续上涨。国际...

4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管解决方案 南方基金发布2021年ESG投资报告

近日,南方基金发布《2021年ESG投资报告》。报告显示,作为国内资管行业ESG投资先行者,南方...

5 半年业绩预告拉开序幕 公募基金埋伏绩优股

当前,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已经有5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

6 资金兑现浮盈冲动显现 基金预判成长股分化加剧

连续上涨后,昨日A股出现调整,三大指数悉数下跌,此前强势的新能源板块领跌。 在机构人士...

7 基金把脉下半年A股行情 成长风格受青睐

上半年A股市场先跌后涨,基金机构表示,市场正在走出前期的低迷,但是否已经形成了上涨的...

8 一人包揽权益基金上半年冠亚季军 下半年他怎么看?万家基金经

随着上半年投资征程收官,公募基金上半年业绩排行榜出炉。根据最新业绩排名,上半年权益...

9 公募基金总规模再超26万亿元 专家预计下半年将创出历史新高

公募基金总规模于5月底再次突破26万亿元。 6月29日晚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

10 首批8只碳中和ETF今日开售 基金看好绿电高成长性

一手深度低碳,一手高碳减排,“碳中和”成为投资新风口。 今日,首批8只碳中和ETF纷纷开售...

1 医药基金加速“回血”基金经理乐观看后市

近期,医药板块整体表现极为强劲。在经历了消费复苏反弹、超跌核心资产估值修复和有长逻...

2 下半年投资应该如何配置 大消费或将成为市场热门板块!

在疫情恢复+政策刺激+温和通胀的局面下,6月份国内经济得到了复苏,A股市场持续上涨。国际...

3 下半年投资应该如何配置 大消费或将成为市场热门板块!

在疫情恢复+政策刺激+温和通胀的局面下,6月份国内经济得到了复苏,A股市场持续上涨。国际...

4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管解决方案 南方基金发布2021年ESG投资报告

近日,南方基金发布《2021年ESG投资报告》。报告显示,作为国内资管行业ESG投资先行者,南方...

5 半年业绩预告拉开序幕 公募基金埋伏绩优股

当前,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已经有5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

6 资金兑现浮盈冲动显现 基金预判成长股分化加剧

连续上涨后,昨日A股出现调整,三大指数悉数下跌,此前强势的新能源板块领跌。 在机构人士...

7 基金把脉下半年A股行情 成长风格受青睐

上半年A股市场先跌后涨,基金机构表示,市场正在走出前期的低迷,但是否已经形成了上涨的...

8 一人包揽权益基金上半年冠亚季军 下半年他怎么看?万家基金经

随着上半年投资征程收官,公募基金上半年业绩排行榜出炉。根据最新业绩排名,上半年权益...

9 公募基金总规模再超26万亿元 专家预计下半年将创出历史新高

公募基金总规模于5月底再次突破26万亿元。 6月29日晚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

10 首批8只碳中和ETF今日开售 基金看好绿电高成长性

一手深度低碳,一手高碳减排,“碳中和”成为投资新风口。 今日,首批8只碳中和ETF纷纷开售...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融易新媒体 备案号:津ICP备17005847号 Copyright © 2002-2022 ryxmt.com.cn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