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 > 文化 > 【专访】孟京辉:戏剧是诚实的,它既不是宣传也不是强加

【专访】孟京辉:戏剧是诚实的,它既不是宣传也不是强加

2024-07-11 18:40:01来源:界面新闻

文章导读
6月21日夜,话剧《 枪,谎言和玫瑰》 演出中途,下起了雨。 在阿那亚露天的“酒神剧场”里,观众们纷纷穿上了剧场准备的透明雨衣。扮演“自杀者”波波的演员从观众席间的通道走向舞台...

6月21日夜,话剧《枪,谎言和玫瑰》演出中途,下起了雨。

在阿那亚露天的“酒神剧场”里,观众们纷纷穿上了剧场准备的透明雨衣。扮演“自杀者”波波的演员从观众席间的通道走向舞台,并即兴调侃道——原来“天堂”就是剧场的模样,“天使”们竟都穿戴上了“高科技”,引发了一片笑声。演出前放在舞台用作道具的一张旧报纸已遭雨水淋湿,到了波波朗读报纸的情节,演员只得将湿漉漉的报纸小心翼翼展开,这段表演也构成了意外的笑点。

6月21日晚,《枪,谎言和玫瑰》演员在雨中“读”一张湿漉漉的报纸

白天就有预兆的阴雨和夜晚演员的即兴发挥,似乎契合了今年阿那亚戏剧节的主题——“常规和例外”。“雨再大一点,我们就必须把灯关掉暂停表演了,”在戏剧节的媒体开放日上,导演孟京辉说,不过这种不落实性恰是戏剧的魅力所在。《枪,谎言和玫瑰》演出结束后,他注意到,好多外国观众仍在“酒神剧场”不愿散去,他们把地上用作道具的维纳斯雕塑、骷髅头捡起来,在上面签了字带回家。

这样的场景令孟京辉感动,他喜欢这种沟通。上世纪90年代,这位中国先锋戏剧导演意识到,话剧不能停留于象牙塔,而要和究竟的“人”相关。对于这个害羞的中文系学生来说,剧场治愈了他的沟通障碍,不过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在阿那亚的海边,相比“顾后”,孟京辉更愿意“前瞻”。他出生于1964年,从1991年执导中戏毕业大戏《等待戈多》至今,三十多年来一直活跃在戏剧的舞台。近年来,他尝试将摇滚、民谣等元素融入创作中,挑战浸没式戏剧和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甚至让观众戴上VR观看戏剧。

阿那亚戏剧节艺术总监孟京辉

在阿那亚戏剧节期间,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对孟京辉进行了一次专访,这次交谈从雨夜里戏剧与人的关联展开。

01 达成思想的台阶,和观众共同攀爬

界面文化:你之前接受采访时说,1997年去日本之后慢慢意识到“如果戏剧能够跟更多的人发生交通往来,才重要”。在之后的采访中,你也多次提到戏剧要与究竟的人产生关系。

孟京辉:戏剧当然得(和人产生关系)。它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感受,你必须通过戏剧直达人的(心灵)。我为什么要站在舞台上?我的目的就是进行交流。我要达成我自己的一个思想的台阶,然后我们共同来攀爬。

界面文化:交流能否达成,是否也决定于另一端受众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力与什么有关?比如受教育程度吗?

孟京辉:包括受教育程度,更多可能是他周围的环境、审美背景,以及对生活的态度等等,挺复杂的。

作为导演来讲,面对那么多观众,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跟你想的一样,你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完了。其实我们考虑最多的不是受众,而是表达——通过演员、灯光、舞美来进行表达。这个表达可能是风格化的,可能是事件的,融易新媒体消息,也可能是细节的。这个表达有的没那么彻底,有的酣畅淋漓,有的甚至晦涩难懂,但这所有的表达方式都是为了跟观众交流。

界面文化:去年阿那亚戏剧节期间,你曾和日本静冈戏剧节艺术总监宫城聪对谈,他提到当下“用视频看剧”的现象,呼唤线下观剧的坚持与回归。你怎么看待用视频看戏剧的现象?

孟京辉:剧场挺美妙的,看戏剧其实最重要的是现场。如果是专业看戏剧,你可以通过一个视频了解它的结构等等,但真正的戏剧一定要在现场。戏剧和别的艺术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是现场,具有不落实性,这种不落实性带给你一种前倾的感觉。

界面文化:什么是“前倾的感觉”?

孟京辉:它是现场的,不是塑料化的,也不是都固定好了的,它是一种特别的、跟你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是过瘾的。

6月21日晚,《枪,谎言和玫瑰》演员调侃观众都穿上了“高科技”(雨衣) 02 当代戏剧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比较弱

界面文化:在今年的阿那亚戏剧节上,哥伦比亚导演法比奥·鲁比亚诺·奥胡埃拉带来了《魔音》。作品围绕战争中的三姐妹及房客等人展开,他们住的房子正在坍塌,而大姐达玛丽斯却迟迟不愿离开。舞台运用了声音、视觉、物件等各种元素,虽然演员们说的是哥伦比亚的语言,来自另外一种文化,但我依然能感觉到那种震撼。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4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