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 > 文化 > 【专访】汪民安:每个人都感到技术在进步,但不是每个人都感到生活在改善

【专访】汪民安:每个人都感到技术在进步,但不是每个人都感到生活在改善

2024-05-20 15:00:25来源:界面新闻

文章导读
一贯重视用户体验的苹果公司,最近却在这上面栽了跟头。5月7日,苹果发布了新款iPad Pro的广告短片《Crush》,画面中,一台巨大的液压机把书籍、乐器、颜料等物品以摧枯拉朽之势压碎,凝...

一贯重视用户体验的苹果公司,最近却在这上面栽了跟头。5月7日,苹果发布了新款iPad Pro的广告短片《Crush》,画面中,一台巨大的液压机把书籍、乐器、颜料等物品以摧枯拉朽之势压碎,凝结出了迄今为止最轻薄的iPad。广告很快引发群嘲,网友纷纷质疑,为何技术的革新一定要以毁坏人们珍爱之物为代价?也有人上传了倒放版的短片——遭损毁的吉他和钢琴恢复了原来的模样,这才更符合人们心目中的世界。

5月9日,苹果公司发布道歉声明称,“我们的目标一直是庆祝用户通过iPad将想法变成现实,这段视频没有切中要害。”只不过,在遭技术牢牢掌控的今天,声明也显得于事无补。用电子设备代替真实创作工具已经是创作者的现实,直到苹果也将之视为理所当然,我们才惊慌地发现,“相信技术变革”与“恐惧技术毁灭人类”之间的张力已经如此之大,来到了难以调和的境地。

于是,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邀请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从这则广告入手,探讨了现代化以来的技术变革,要以怎样的理论视角解释今日的技术。汪民安认为,技术既有毒性也有药性,人们的生死都置放在技术框架下,很难过一种完全逃避技术的生活,能做的只是尽量降低技术的毒性。

汪民安近照。图片来源:采访对象

我们当下所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技术的变化永远比想象中更快。就在汪民安回复书面采访的前一天,也就是5月14日,OpenAI发布了GPT-4o,它可以实时识别用户的情绪并进行语音对话,如同直接从科幻电影《Her》走出来的萨曼莎。这让人想起福柯对“人之死”的隐喻:“人将遭抹去,如同海边沙滩上一张脸的形象。”只不过就如汪民安所说,今天的人工智能是在非常现实的意义上去预言人之死的。接下来人类的命运几何?谜底仍在风中飘着。

01 社会变得透明,是人们对技术最直接的恐惧

界面文化:你觉得观众对苹果广告的反应为什么如此剧烈?

汪民安:那个广告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暴力。技术肯定对人会产生暴力,但是,技术的暴力通常是无形的,是不可见的,甚至常常是遭忽略掉的,因为技术在某些层面上还有明确的积极的意义,或者说我们看到和经验到的通常都是技术的积极一面。但是,这个广告表达的技术暴力如此地直接和粗鲁,它还有明显的反智倾向,看起来是对人类既有文明的践踏。人们当然会感到强烈的不适。

不过,我也要为这个广告辩护几句。广告提供的通常是幻觉和谎言——人们有时候需要幻觉,只有借助幻觉才能生活下去。这同样也是早期艺术的功能。尼采就说过,希腊悲剧的意义就在于它提供的是一个谎言世界,这个谎言可以让人们摆脱掉对真实生活的恐惧,因此,艺术(谎言)对人来说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广告也是谎言,也是让人们能够心安理得地顺从地生活。这是人们对广告不满和抱怨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苹果的这个广告短片却不同凡响地去表达真实——人们不仅因为其中的暴力感到不适,人们也因为面对着真实而感到不适。或许人们已经习惯广告的谎言了。

界面文化:在短片中,液压机的形象让人联想起工业文明时期人遭机器控制的不适和恐惧。然而,广告呈现的不再是工业革命,而是科技革命——所有的实体物都遭数字化了。这样看来,我们如今的恐惧是对过往的延续吗,还是其中产生了某些变化?

汪民安: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产生了不同的控制效果。19世纪开始出现的机械化工业革命开始将人束缚于机器的节奏中。无论是个体还是社会,都是根据机器的运转速度而遭动地运转。人的这种受缚状态,马克思主义传统做过最深入的分析,这就是所谓的“异化”或者“物化”。这样的控制基础是身体控制,或者说,是通过身体控制对整全的个体进行控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是,到了20世纪中期,技术出现了一次变化。除了生产性的工业技术外,媒介技术有过一次大规模扩张。媒介技术的控制更多是记忆,视觉和精神方面的。麦克卢汉把媒介看做是人的延伸。人的延伸当然也可以理解成人的知觉和记忆能力的增强,但是,这种增强是靠技术来完成的,正是过度依赖于这些外在技术,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把它理解成人的这些内在的自然能力的减弱。无论如何,媒介技术是通过控制身体的记忆和知觉来控制整全的个体的。它当然不是对工业技术的取代,而是和工业技术叠加在一起来进行更完整更总体性的内外控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60年代的社会遭称之为后工业社会,或者也遭说成景观社会、消费社会。景观和消费当然脱离不了媒介霸权。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专访】袁凌:过分追求体验性,文学写作将变成行业实录

【专访】袁凌:过分追求体验性,文学写作将变成行业实录 “如果把每个人束缚成非要是快递...

2 【专访】汪民安:每个人都感到技术在进步,但不是每个人都感

一贯重视用户体验的苹果公司,最近却在这上面栽了跟头。5月7日,苹果发布了新款iPad Pro的广...

3 历史的神性,只存在于偶然的瞬间 | 一周新书推荐

界面新闻记者 | 林子人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信任》 [美]埃尔南·迪亚斯 著 刘健 译 群岛图书...

4 多邻国:做题家们的游戏乐园?| 编辑部聊天室

135期主持人 | 潘文捷 整理 | 实习记者 覃瑜曦 “还有谁觉得多邻国像个霸总一样,每天都在默...

5 戛纳力挺女性电影工作者,斯威夫特热影响童书出版 | 文化周报

每个周六,“文化周报”向你汇总呈现最近一周国外文艺圈、出版界、书店业值得了解的大事...

1 【专访】袁凌:过分追求体验性,文学写作将变成行业实录

【专访】袁凌:过分追求体验性,文学写作将变成行业实录 “如果把每个人束缚成非要是快递...

2 【专访】汪民安:每个人都感到技术在进步,但不是每个人都感

一贯重视用户体验的苹果公司,最近却在这上面栽了跟头。5月7日,苹果发布了新款iPad Pro的广...

3 历史的神性,只存在于偶然的瞬间 | 一周新书推荐

界面新闻记者 | 林子人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信任》 [美]埃尔南·迪亚斯 著 刘健 译 群岛图书...

4 多邻国:做题家们的游戏乐园?| 编辑部聊天室

135期主持人 | 潘文捷 整理 | 实习记者 覃瑜曦 “还有谁觉得多邻国像个霸总一样,每天都在默...

5 戛纳力挺女性电影工作者,斯威夫特热影响童书出版 | 文化周报

每个周六,“文化周报”向你汇总呈现最近一周国外文艺圈、出版界、书店业值得了解的大事...

6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每次翻看自己拍摄的那些关于母亲的照片,眼前就会浮现这些感人的故事片段,我深深感动于...

7 东西问|邵凤丽:为什么用“小时”而非“大时”?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

8 大足石刻的禅心与尘世

拾台阶而上,一个转角后,高15米、宽25米的一整龛造像便意外地撞入眼帘。造像从下至上逐级...

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研

5月10日,“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研究”开题论证会暨出版学与融合出版学术研...

10 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州举行

5月10日,人们在博览会的泉州展馆现场参观。 5月9日,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建福州...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