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媒体:"坐车盖维权"撬动了什么?经销商模式面临生死考验?

  日前,西安奔驰女车主“坐车盖维权”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社会各界对奔驰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有怀疑奔驰产品质量的、有指责经销商的、也有质疑车主的,但其实最“受伤”的还是品牌。西安奔驰维权女车主曾说过,“害怕做了错误示范”,但随着事件的发酵,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与之相似的维权案件,奔驰品牌居多,之后也涉及其他品牌。

融易媒体:

  事实上,汽车维权的事件每天都有发生,但能如此引起社会关注的并不多见。归其原因,不止是金融服务费、产品质量等问题,此事件能引起轰动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相互叠加——由来已久的维权难以及短视频等网络传播途径的发展。

  由来已久的维权难 到底难在哪儿

  其实放在一般情况下来看,无论是发动机漏油,还是发动机无法工作,甚至是有些经销商把事故车当新车卖,消费者维权的案例都是屡见不鲜。据2016-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投诉与咨询信息系统数据显示,汽车产品(含零部件)的投诉从1.5万件/年,上升至1.9万件左右/年,投诉解决率有所下降。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售后服务、合同纠纷、产品质量、金融服务问题等。

  但大多数消费者面临的情况是经销商店大欺客、品牌方置之不理、相关部门推卸责任,最终要靠消费者的力量去摆平,并且每个人都是一个个案,实在是一种悲哀。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举办“推动解决汽车消费维权难座谈会”上,介绍了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舆情报告。报告显示,网民支持涉事车主维权,认为奔驰应予赔偿,质疑收取金融服务费的合法性,呼吁加强监管,整顿行业乱象。

  放眼望去,记者参加每一场企业活动,企业方无不提及与客户的纽带关系。因为在大数据时代下,以及越来越方便的沟通方式下,厂商与车主不再是单纯的买车卖车关系,在服务、问题沟通和解决、信息收集等维度的接触越来越密切。所以,当车主遇到问题时,无论是经销商还是企业方面,本应以一种更简单有效的方式来沟通和解决,但现在却需要用户自己应对各种局面。这与企业高谈阔论“如何抓住客户”相比,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与此同时,除了经销商、车企、维权部门来回“踢皮球”,维权难更在于技术分析和三包政策方面。

融易媒体:

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

  以本次西安奔驰女车主所遇到的问题为例,她最初遇到的问题是“发动机漏油”。但无论是做油品分析,还是对相关政策、法律的解读,需要非常细心并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并且,按照规定,大费周章之后消费者也只能得到更换发动机的待遇。

  但如果想深究经销商的责任,还需要有考虑更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车主提到了经销商对车辆问题的隐瞒,这就不排除商业欺诈的可能性。而对于商业欺诈的认定,其客观事实和后果的严重性有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每个细节的不同导致的不同结果多达数种。

  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很难能够分析清楚。也正是如此,给了经销商可钻的“空子”。

  经销商模式弊端显现

  其实,维权难难在消费者的投诉无门,背后是一张巨大的利益链条,而经销商作为第一道关,难辞其咎。

  1999年,第一家广汽本田汽车特约销售服务店开业,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国内第一家汽车4S店的汽车销售服务店。这种新模式给当时的汽车销售市场带来了强烈震动。

  每一个商业模式的背后,都是时代造就的。在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阶段,粗放式的营销模式并没有展现出弊端——由于需求旺盛、消费水平较低、人们对汽车产品的期望较低,以及通讯方式还相对落后,所以经销商模式确实解决了在那个时期车企无法直接给消费者解决的一些问题。

  但这种服务模式随着汽车市场转型和产业升级以及通讯技术的改变而面临重大变革。

  以金融服务费为例,早年间,汽车贷款的准备过程相当繁琐,4S店需要派出人手进行一系列相关准备工作,在巨大的工作量下,适当的缴纳金融服务费是有所根据的行为,是4S店员工提供的一种有偿服务。但时至今日,汽车金融产品已经越来越多,手续也越来越简单。正如西安奔驰女车主所言,所有的材料都由自己准备,金融服务费这个名目已是名不副实。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今的金融服务费,就是某汽车品牌业务员与某汽车金融业务员联合增加收入的一种噱头,但这也是市场竞争压力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