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于疫情导致的全球芯片产能不足,导致车载电脑中电子稳定程序(ESP)和电子控制单元(ECU)模块的生产遇阻。有消息称,受此影响,包括大众在内的部分汽车工厂出现了停产。
对此,大众汽车集团方面也回应称,虽然芯片供应受到影响,但情况并没有传闻中严重,目前已与总部、相关供应商展开协调工作,融易新媒体,相关车辆的交付没有受到影响。
“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媒体集中报道的芯片供应短缺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并没有部分媒体报道的那么严重。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芯片供需矛盾在这一时间段集中显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行业发展部部长李邵华强调,中国汽车产业的各个环节应理性看待芯片供需失衡这一矛盾,市场层面的影响因素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得到缓解。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星 摄
虽然全球不少行业面临“缺芯”窘境,但目前半导体芯片相关行业正在经历“狂欢”。包括台积电、阿斯麦、高通、博通和超微半导体等在内的美股芯片行业股价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台积电作为全球晶圆代工企业的龙头,年内股价涨幅超80%,已成功跻身美股市值排名前十位。
截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稿,台积电股价报106.39美元/股,公司总市值5517.47亿美元;阿斯麦股价报469.73美元/股,公司市值为1965.29亿美元;高通股价报158.02美元/股,公司市值为1787.21亿美元。
芯片交付瓶颈或将持续至2021年
上述报道称,在遭遇此次“缺芯”问题后,大众汽车集团方面强调,由于中国市场的全面复苏导致需求上升,芯片供应不足是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面临的状况。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汽车产销完成1951.9万辆和1969.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6%和4.7%,降幅持续收窄。业内普遍认为,中国汽车市场超预期的回暖速度与芯片等供应链复苏的不对等,或将供应端产能不足的问题持续放大。
作为车载电子稳定程序(ESP)和电子控制单元(ECU)的主要供应商,博世和大陆集团也成了此次“芯片危机”的主角。上周,博世和大陆集团曾发出警告称,电子控制单元(ECU)和电子稳定程序(ESP)等电子部件的制造越来越依赖于芯片,然而疫情大流行打击了全球生产,汽车生产所需要的半导体元件可能会短缺。
据了解,本次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芯片的上游企业。受疫情影响,位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封装和测试工厂陆续宣布停工,意法半导体公司罢工,均加重了全球半导体产能损失。
“近年来,全球芯片行业产能投资相对保守,供需不平衡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就已经有所表现。疫情加剧了产能投资的谨慎,上半年芯片行业对消费电子和汽车市场预测偏保守,对今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好预判及准备不足。”中汽协方面对近期汽车芯片供应短缺的现象分析认为,在5G技术发展推动之下,今年消费电子领域对芯片的需求在快速增加,芯片产能遇到挑战,抢占了部分汽车芯片的产能,且这种趋势在2021年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同时许多芯片领域制造商都在消减汽车行业的必要资本开支,提升价格,降低汽车行业芯片的生产配额。
此外,欧洲和东南亚受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主要芯片供应商降低产能或关停工厂的事件陆续发生,这进一步加剧了芯片供需失衡,导致部分下游企业出现芯片短缺甚至断供的风险。而伴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车用芯片的单车价值持续提升,推动全球车用芯片的需求将快于整车销量增速,这也直接造成了芯片的供需失衡。
“由于芯片供应短缺,部分企业的生产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受到较大影响。不过,就明年全年而言,芯片短缺的影响将不会太大。”李邵华表示,虽然芯片短缺程度难以做出定量估计,但由于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都在加长备货周期,加之短期内芯片产能依然不足,芯片价格出现上涨或将不可避免。
据Strategy Analytics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排名前五的汽车半导体厂商分别为英飞凌、恩智浦、瑞萨电子、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其中,恩智浦已表示或因晶圆供应紧张而提高产品售价;日本半导体制造商瑞萨电子也于日前向客户发送提价通知,称由于原材料和包装基板成本增加,拟上调部分模拟和电源产品价格。
文章标题:【“缺芯”问题笼罩全球车企:自主汽车芯片发展或迎良机】 内容摘要:而伴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车用芯片的单车价值持续提升,推动全球车用芯片的需求将快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channel/auto/21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