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 > 中经评论:培育更多“金种子” 为种业装上“中国芯”

中经评论:培育更多“金种子” 为种业装上“中国芯”

2023-03-09 12:54:01来源:中国经济网

文章导读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一粒粒良种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有力保证了“14亿多中国人每天到点开饭”,而且能“越吃越好”。从农业实际和种业规律出发,业内各方共同努力,培育出更多“金种子”,为种业装上“中国芯”,就能进一步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近年来,我国在种...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一粒粒良种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有力保证了“14亿多中国人每天到点开饭”,而且能“越吃越好”。从农业实际和种业规律出发,业内各方共同努力,培育出更多“金种子”,为种业装上“中国芯”,就能进一步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近年来,我国在种业链条上围绕基础研究、品种选育、良种推广等各个环节持续发力,现代种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国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品种对单产的贡献率超过45%。可以说,一粒粒良种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有力保证了“14亿多中国人每天到点开饭”,而且能“越吃越好”。

  居安思危,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安全过关了。应当看到,我国种业结构性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品种竞争力也不够强,还存在育种体系不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不足、满足产业发展现实需求的重大突破新品种不多等问题。更何况相比其他行业,“吃饭问题”很难承受某些“超预期”的冲击。因此,我国要从种业大国迈向种业强国,就必须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眉毛胡子一把抓,向来不可取。全面摸清种质资源家底,开展种质资源全面普查保护,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库,这类“打基础”的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比如,农业农村部近日组织对湖南、江苏、广西、湖北、海南、重庆等第一批6省(区、市)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进行验收。6省份通过验收,收集到白马牙玉米、地灵红糯、城口火罐柿、保亭木豆等一批优异、珍稀、特色资源。

  有了种子只是开始,种下种子,才能守候希望。笔者去年走访了呼和浩特的蒙草种业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优质种源既要存在库里,更要种在地里”,这个观点就很值得借鉴。从业内人士的实践经验来看,推动种业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保护和利用“两条腿走路”。在“利用”方面,发挥好龙头企业的作用很关键。去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公布了270家农作物、畜禽、水产种业企业及专业化平台企业(机构)阵型名单。随着各项政策逐渐落地落实,相信未来会有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种业龙头企业,成为打造种业振兴的骨干力量。

  当然,推进种业振兴既要充满信心,也要保持耐心。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情况时指出,“加快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67%提高到73%。”可以说,科技创新为种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要看到,种子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一日可成,关键技术突破不可能一蹴而就。一粒“金种子”的背后,往往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攻关与钻研。让“小种子”发挥大效能,融易新媒体,还须全链条精准发力。

  种业发展势头好,农民增收就更有盼头。从农业实际和种业规律出发,业内各方共同努力,培育出更多“金种子”,为种业装上“中国芯”,就能进一步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为什么要强调农资保供稳价

     抓实春耕备耕 确保稳产增收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

全年海内出产总值增长3%,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货品收支口总额增长7.7%,粮食产量1.37万亿斤...

2 中经评论:培育更多“金种子” 为种业装上“中国芯”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一粒粒良种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有力...

3 提升数字经济治理质量水平

大力大举成长数字经济,是2023年当局事情陈诉强调的重点之一。不久前印发的《数字中国建树...

4 中经评论:主播挨罚能否刹住“虚假砍价”

近日当某电商平台宣布,对超过5000名存在“砍价”“加赠”等虚假价格优惠行为的电商作者进...

5 把结合点变成增长点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如何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更有力措...

6 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能实现吗

每年两会,民生话题都牵动人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

7 中经评论:促进就业的“门路”越多,发展越有“底气”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宏观层面上看,...

8 中经评论:为什么要强调农资保供稳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眼下,春耕备耕正由南到北陆续展开,...

9 保险营销不可竭泽而渔

随着各上市险企1月份保费数据相继出炉,今年保险业“开门红”营销进入尾声。数据显示,多...

10 构建开放共享的全球数字教诲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近日...

1 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

全年海内出产总值增长3%,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货品收支口总额增长7.7%,粮食产量1.37万亿斤...

2 中经评论:培育更多“金种子” 为种业装上“中国芯”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一粒粒良种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有力...

3 提升数字经济治理质量水平

大力大举成长数字经济,是2023年当局事情陈诉强调的重点之一。不久前印发的《数字中国建树...

4 中经评论:主播挨罚能否刹住“虚假砍价”

近日当某电商平台宣布,对超过5000名存在“砍价”“加赠”等虚假价格优惠行为的电商作者进...

5 把结合点变成增长点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如何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更有力措...

6 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能实现吗

每年两会,民生话题都牵动人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

7 中经评论:促进就业的“门路”越多,发展越有“底气”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宏观层面上看,...

8 中经评论:为什么要强调农资保供稳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眼下,春耕备耕正由南到北陆续展开,...

9 保险营销不可竭泽而渔

随着各上市险企1月份保费数据相继出炉,今年保险业“开门红”营销进入尾声。数据显示,多...

10 构建开放共享的全球数字教诲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近日...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