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 > 中经评论:促进就业的“门路”越多,发展越有“底气”

中经评论:促进就业的“门路”越多,发展越有“底气”

2023-03-09 12:34:01来源:中国经济网

文章导读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宏观层面上看,只有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了,才能把就业的“蛋糕”做大。中观层面上来说,要广泛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微观层面上,则要下大力气纠偏改错,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就业,一头连着企业运营、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设置为1200万人左右,强调“落实落细就业...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宏观层面上看,只有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了,才能把就业的“蛋糕”做大。中观层面上来说,要广泛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微观层面上,则要下大力气纠偏改错,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就业,一头连着企业运营、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设置为1200万人左右,强调“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过去一年,我国“稳就业”成效可圈可点。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以及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冲击,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非常不容易。14亿多人口的大国保持就业稳定,融易新媒体,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过,目前稳就业还存在不少挑战。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较大。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1662万人,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158万人,这两个数字均创近年新高;另一方面,“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近年来,国企、公务员、事业编制考试备受年轻人青睐,竞争激烈,而一些制造业企业则“留人难”,面临着“用工荒”。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就有41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与此同时,一些人为设置的就业障碍也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比如,“年龄35岁以下”“不招女性”等招聘要求,暴露出一些用人单位给求职者打上了年龄、性别甚至地区等限制性标签。这些招聘“门槛”不仅将有能力者拒之门外,也缩短了社会成员的就业“黄金期”,增加了就业焦虑。就像有人吐槽的,“如果知道35岁就要被辞退,那我还努力深耕一个领域做什么呢?”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宏观层面上看,只有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了,才能把就业的“蛋糕”做大。具体而言,量大面广的各类经营主体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稳就业,就要强化政策举措落实,推动财政、货币政策支持稳岗就业,特别是要加强助企纾困,从而不断减轻经营主体的负担,促使就业岗位扩量提质。

  中观层面上来说,要广泛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要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创造人尽其才的空间,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广开就业门路。其实,各项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正在“路上”。比如,4月,组织民营企业招聘月;5至8月,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7至12月,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促进就业的“门路”越多,越能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当然,对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来说,也要不断提高学习力、创造力、适应力,以应对岗位需求。

  微观层面上,则要下大力气纠偏改错,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比如,对“黑职介”、虚假招聘等违法违规行为重拳出击;将年龄、性别等“硬门槛”从招聘条件中抹掉,引导和助力劳动者不断提高技能水平,有实力对就业歧视说“不”。

  虽然今年的稳就业任务很艰巨,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这为就业长期稳定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稳就业、保就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新职业不断涌现,也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接下来,进一步落实落细稳就业各项举措,我们就有信心、有底气保持就业大局稳定,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构建就业育人新格局 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

     打通堵点难点拓宽就业渠道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能实现吗

每年两会,民生话题都牵动人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

2 中经评论:促进就业的“门路”越多,发展越有“底气”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宏观层面上看,...

3 中经评论:为什么要强调农资保供稳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眼下,春耕备耕正由南到北陆续展开,...

4 保险营销不可竭泽而渔

随着各上市险企1月份保费数据相继出炉,今年保险业“开门红”营销进入尾声。数据显示,多...

5 构建开放共享的全球数字教诲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近日...

6 邢鹏:软环境成为硬支撑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

7 3%阁下的物价控制方针能实现吗

黎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物价一头连着经济成长,一头连着黎民民生。当局事情陈...

8 民生议题暖民气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阁下,住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根基同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一连...

9 莫让“适度”成“过度”

自“新基建”2020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每年两会期间各界对有关新基建的话题...

10 顶天立地踏征途

3月5日,工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3位部长在首场“部长通道”中,用一组组详实数据、一...

1 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能实现吗

每年两会,民生话题都牵动人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

2 中经评论:促进就业的“门路”越多,发展越有“底气”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宏观层面上看,...

3 中经评论:为什么要强调农资保供稳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眼下,春耕备耕正由南到北陆续展开,...

4 保险营销不可竭泽而渔

随着各上市险企1月份保费数据相继出炉,今年保险业“开门红”营销进入尾声。数据显示,多...

5 构建开放共享的全球数字教诲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近日...

6 邢鹏:软环境成为硬支撑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

7 3%阁下的物价控制方针能实现吗

黎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物价一头连着经济成长,一头连着黎民民生。当局事情陈...

8 民生议题暖民气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阁下,住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根基同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一连...

9 莫让“适度”成“过度”

自“新基建”2020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每年两会期间各界对有关新基建的话题...

10 顶天立地踏征途

3月5日,工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3位部长在首场“部长通道”中,用一组组详实数据、一...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