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 > 自主可控须破解三个痛点

自主可控须破解三个痛点

2022-12-24 18:06:01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导读
我国是缺水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即便是在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依然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海水淡化的规模化应用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打破可持续发展瓶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海水淡化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等仍大多依赖进口,要想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还须破解3个痛点。 破解核心技术研发不足的痛点。我国海水淡化行业起步较晚,在核心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要破解这一痛点,应加大对...

  我国是缺水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即便是在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依然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海水淡化的规模化应用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打破可持续发展瓶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海水淡化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等仍大多依赖进口,要想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还须破解3个痛点。

  破解核心技术研发不足的痛点。我国海水淡化行业起步较晚,在核心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要破解这一痛点,应加大对海水淡化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重视提升海水淡化基础技术创新能力,鼓励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同时通过建设一批示范工程,让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形成科研联合体,推动自主创新,加强技术储备。

  破解国产化设备应用不畅的痛点。目前,部分海水淡化企业不愿意用国产设备,一个重要原因是稳定性不够,易给企业运营带来潜在风险。而应用机会越少,就越缺少迭代机会,国产化设备就越难实现规模化应用。青岛在探索海水淡化自主创新之路上,给国产设备留出足够空间,让其在实际应用中改进升级。这不仅有助于国产化设备的不断进步,也为实现海水淡化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创造了条件。

  破解产业发展滞后的痛点。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尚未成熟,大多数地区对海水淡化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一方面,要加强对海水淡化行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通过建立专项基金、提高项目建设进程等方式,助力淡化海水等顺利打开市场;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创新和运营创新降本增效,逐步降低海水淡化成本,融易新媒体,拉长产业链条,吸引更多地区应用海水淡化,形成良好发展循环。

  相信随着这些痛点被一一破解,我国海水淡化行业也将逐步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成)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欧盟碳市场改革慢火出炉

日前,欧洲议会和欧盟各成员国经过马拉松式谈判,终于就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改革方...

2 自主可控须破解三个痛点

我国是缺水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即便是在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依然制约着经...

3 中经评论:植物工场走出国门的启示

卡塔尔世界杯比赛刚刚落幕。欣赏和回味比赛之余,细心的人们还注意到一条赛事之外的新闻...

4 中经评论:欧美顶着经济衰退压力继续加息

上周,欧美各大央行为了尽快遏制通胀势头,继续顶着经济衰退和主权债务风险的巨大压力,...

5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立足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要以更...

6 中经评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机遇之门"越开越大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对很多外资企业而言,是不想错过中国大市场机...

7 李广乾:如何理解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

8 抓住能源合作治理新机遇

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提出,中方愿同阿方开展能源科技研发合作,加强能源...

9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固牢夯实经济恢复基础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要在坚定信心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好中央经济工...

10 【理响中国】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大势

焦点概念: 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经济成长的逻辑主线无比...

1 欧盟碳市场改革慢火出炉

日前,欧洲议会和欧盟各成员国经过马拉松式谈判,终于就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改革方...

2 自主可控须破解三个痛点

我国是缺水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即便是在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依然制约着经...

3 中经评论:植物工场走出国门的启示

卡塔尔世界杯比赛刚刚落幕。欣赏和回味比赛之余,细心的人们还注意到一条赛事之外的新闻...

4 中经评论:欧美顶着经济衰退压力继续加息

上周,欧美各大央行为了尽快遏制通胀势头,继续顶着经济衰退和主权债务风险的巨大压力,...

5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立足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要以更...

6 中经评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机遇之门"越开越大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对很多外资企业而言,是不想错过中国大市场机...

7 李广乾:如何理解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

8 抓住能源合作治理新机遇

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提出,中方愿同阿方开展能源科技研发合作,加强能源...

9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固牢夯实经济恢复基础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要在坚定信心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好中央经济工...

10 【理响中国】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大势

焦点概念: 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经济成长的逻辑主线无比...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