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曝光:起底中国家电大战真相:中国家电有什么、缺什么、怕什么(3)

  另一方面,超大规模制造需要超大规模经营与管理,这也是家电领先者的核心能力之一。格兰仕“价格屠夫”绰号的背后,其实是对规模经济与规模管理的深刻理解与有节奏的坚决执行。当规模达到125万台时,就把出厂价定在规模为8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线以下;而当规模达到300万台时,又把出厂价调到规模为20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线之下;当韩国同行遭受欧美市场反倾销调查之际,能够抓住机会一举完成国际市场上的替代……这种能力并非格兰仕所独有。可想而知,面对奥克斯的竞争,格力其实完全有能力凭借规模优势推出低价产品来应对,可见,问题不在产品和制造本身。

  第三,传统价值链的全面掌控和行业领军企业的强大实力

  “格力,掌握核心科技”的广告已经深入人心,在空调领域,核心科技指的是以压缩机、变频器为代表的价值链上游的关键零部件,其中压缩机占制造成本的30%-40%。因为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商业化成果,格力先后多次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更重要的是,历经艰难与波折之后,格力牢牢的掌控了产业链的话语权,获得了持续性技术改善和产品创新的能力,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也更加明显。

  其实,掌握技术的不止是格力,美的旗下的美芝,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空调压缩机供应商。正因为中国家电领军企业对产业链上游技术和能力的追求和投入,在家电领域总体上已经不存在“卡脖子”的核心零部件问题了。

  如果说空调领域总体来说在过去几十年里技术本身变化不大,给了中国企业向上追赶的机会,那么,即使是在比空调结构更复杂、技术发展也更快的冰箱、彩电等领域,中国企业的技术基础同样也已十分坚实。通过并购等方式,海尔已经在美、日、韩等地建起了多个研发中心,以全球研发中心为基础,海尔能够整合全世界的资源,围绕需求不断进行产品优化和开发。在彩电领域,尽管在2000年前后从CRT到液晶显示器的转换阶段中国产业曾经一度陷入被动,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等液晶面板企业的崛起,中国电视产业的技术短板也已消弭。

  向产业链的下游看,通过在一二线城市与苏宁、国美等连锁零售企业的合作,在其它市场自建多层级分销渠道,格力、美的、海尔等巨头都已经将渠道主动权把控在自己手中。这种全产业链的掌控,支撑行业内崛起了多个销售额超过千亿的领军企业,凭借自身的优势积累和持续创新,引领全行业不断进步。

  第四,在国内市场的品牌优势与在国际市场的产业链合作经验

  根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和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的数据,2018年,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细分市场上,国产品牌份额分别达到了90.8%、76.8%、63.8%。在技术更新最快、竞争最激烈的彩电领域,海信、TCL、小米等国产品牌也不落下风;若将被富士康收购的夏普也视作国产品牌,则该领域的国产品牌优势已十分明显。在规模庞大的中国市场上赢得品牌优势,这是中国家电企业探索多元化、开拓海外市场的底气和资本。

  在海外市场上,中国家电产业在以高质量的产能参与全球产业链合作方面经验丰富。以微波炉为例,从1999年开始,格兰仕就成为欧美日跨国公司的代工厂,在吸收先进生产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借助国际品牌和渠道网络,拓展了全球市场。近年来,海尔、美的、海信等家电企业频频参与对美、日等国际品牌的跨国并购,一方面夯实自己身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借助国际品牌的影响力和海外渠道,加快深耕国际市场的步伐。

  缺什么

  尽管存在着诸多“家底”,放在处于信息技术变革和全球化的全视阈格局下,除了作为后发国家、追赶型产业普遍存在的原创性技术不足外,仍然能够看到中国家电产业在其他方面的突出短板。

  第一,有渠道,缺效率

 文章标题:热点新闻曝光:起底中国家电大战真相:中国家电有什么、缺什么、怕什么(3),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tech/digi/30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