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转型只是“机器替人”吗(2)

  智能转型的实践越多,就会发现还能做更多。浙江丰林染整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自元,至今对一次欧洲考察经历记忆深刻——他到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座印染工厂,旁边有葡萄园,还有不少人居住。让他惊讶的是,和大多数人对印染工厂周边的印象不同,那里不仅没有什么味道,工厂的热水和蒸汽还供给居民使用,了解后才得知,是处理技术提升,大大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产业集群须抱团转

  道理大家都懂,但这些年来,不少传统制造业企业就是没转型。多地经信部门都调研过,发现许多企业对智能转型总有顾虑,比如担心耽误订单和生产,不过,这场疫情让企业主直观地看到了智能改造后的竞争力,纷纷动了心思。

  但下决心转型也一时没方向,怎么办?靠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带一带,也许是一种路子。

  还是在浙江桐乡,在智能制造方面布局较早的新凤鸣集团,专门剥离出智能化服务公司,从服务自己到服务整个行业。记者见到新凤鸣集团首席信息官王会成当天,智能化服务公司正好搬到桐乡数字小镇。业内不少人看好这种模式——一些高校虽有相关技术,但对于行业不甚了解,往往事倍功半,而行业龙头剥离出的服务公司,对于痛点是什么、目前解决到什么程度,无疑比外行清楚。

  王会成告诉记者,他和团队已将数据二次开发,开发分析模型,用以辅助企业根据原辅料价格,预判市场上哪种产品需求旺盛、哪种产品利润更高,指导生产及时改批换产,以最大化利润。

  最近,像新凤鸣集团一样,帮助行业内中小企业转型的,越来越多。位于台州椒江的杰克缝纫机公司是其中之一,该公司副董事长郭卫星说,这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过程。工业互联网中,要真正触及行业痛点,必须由行业前沿企业领衔,同时行业内中小企业参与其中,不断沉淀资源和持续开发,互相促进。当前,杰克缝纫机公司正推动用户端与厂商大数据互联,形成涵盖缝制企业生产要素、业务流程的共享云平台。

  在杭州,今年4月15日,老板电器的茅山智能制造基地成为浙江首个5G独立组网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实现设备高效互联和远程交互,还能保证生产数据传输、存储的安全。在这方面,长三角有优势。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也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具有制造业门类全、韧性强和产业链配套完整等优势,由此带来了培育创新的重要土壤和试验场。日前,国家工信部组织的2020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全国共有20个集群入选中标候选者,浙江就独揽5席。不少企业主说,产业集群应当抱团筑基。若换个角度,产业集群也为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机会和土壤。

  智能化不是“无人化”

  不过,智能转型也不能走极端,把智能化理解为“无人化”。

  所有的硬件和软件,都是服务于人,而并非都用机器替代人。人,在不少环节不可或缺,乃至不可取代。在巨石集团,15年前一个人只能管理2台拉丝机,而现在则可以管理8台,生产效率提升不少。丝如果断掉,需要起码一分钟重新接。拉丝工可以用机器替代吗?答案是目前不行。于亚东解释,拉丝的技术要求很高,而现在的机械手韧性难以达到。

  另外,以前厂房内有不少统计员负责数据收集、整理,供最终分析使用,而现在数据采集由机器完成,但数据工程师至关重要,他们设计出的模型、算法成了核心。

  去年底,阿迪达斯宣布,将关闭位于德国、美国的“高速工厂”,订单重回亚洲的人力密集型工厂,这一消息让全球业界瞩目。事实上,即使在德国最发达的地区,制造能力雄厚、上下游配套便利、技术创新水平领先,但智能化也并非总是成功。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就包括专业人才的匮乏。

  对于服装行业,同样如此,以前需要师傅带出的学徒,现在则需要大学培养的高素质人才。

  沈卫国兼任中国针织技术教育创新中心的运营总监,他发现,以前有些高校学生来公司实习,后来发展成一些学校的实训课程。今年9月,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将开设针织服装设计与实践课程,该课程便是与该公司的教育创新中心合作开发。这样的课程,也是为设计专业学生提供技术学习的机会,培养行业需要的人才。

 文章标题:智能转型只是“机器替人”吗(2)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tech/digi/158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