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创新“章丘经验”打造法治乡村建设新高地(3)

法治意识锁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这一目标持续发力。法治建设是乡村治理的重中之重,没有法治化就没有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进而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调研中感到,部分村民仍然存有人大于法、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思想观念;有的基层干部还存在人治思想,习惯用行政命令处理农村事务;普法宣传仍局限于贴标语、发传单等传统形式,内容与村民诉求不能高度契合。一是坚持立法先行。推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在立法上保证有法可依。加强对涉农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开展涉农立法后评估工作,对不符合实际的修改或废止。健全完善涉农法律法规,重点就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保护支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二是坚持执法从严。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严格落实执法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提高基层行政执法水平。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探索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加强乡村行政执法监督,完善执法工作投诉举报处理机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败诉责任追究机制和行政行为容错纠错机制。三是坚持司法保障。合理设置巡回办案点和诉讼服务点,在田间地头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审判、检察、公安机关依法妥善办理涉农纠纷案件,依法打击和处理破坏农村生态环境、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销售假冒农需产品、民间借贷纠纷、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惩治破坏农村经济秩序犯罪。四是坚持普法推进。从“用法端”需求出发,推进“普法端”供给侧改革,实施订单式、差异化精准普法。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创作表演法治戏曲、短剧等法治文艺精品,逐步实现“一村一法治文化阵地”。完善“报、刊、网、端、微、视、台”一体的融媒体普法平台,建立普法数据库并进行分众推送。发挥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山东法网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三大平台专业优势。

德治理念秉承“道德应遵守、乡风很文明、治理有成效”这一目标持续发力。德治重在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正面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调研中感到,当前乡村社会一些群众出现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网络道德、感恩意识淡化,有的甚至出现道德滑坡的问题;一些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在乡村地区仍然存在;一些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严重,公序良俗失效。一是强化道德教化。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等,培育规则意识、契约精神、诚信观念。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加快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二是强化文化引领。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各行政村(社区)均应建立起村风村规,鼓励家庭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注重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创作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三是强化健康心态。推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心理咨询室,专业化开展精神卫生及心理抚慰工作。加强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做好流浪乞讨、刑满释放、社区矫正、社会戒毒人员和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妇女及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

 文章标题:济南创新“章丘经验”打造法治乡村建设新高地(3)

内容摘要:法治意识锁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这一目标持续发力。法治建设是乡村治理的重中之重,没有法治化就没有乡村治理的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shehui/220160.html



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700584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0000

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mt.ironge.com.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