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超乎想象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见证了举国体制下应对突发事件的高效率,以及华夏子孙的众志成城与团结一心。与此同时,疫情带来的各种影响,也带给各行各业太多的反思。其中,在疫情期间响应“居家隔离”的政策背景下,商超实体纷纷开通在线购物和配送服务,生鲜电商也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不得不说,一场突然而至的疫情给我们的实体商业卖场带来了很大启示。的确,和电商比拼服务和价格不是没有方法。但是想要打败电商扭转颓势,传统商业卖场首先要反思自我,到底什么才是自身真正的短板和症结所在。其实原因很简单,传统商业卖场的不作为导致了年轻客群流失生意下滑,变相成就了电商的繁荣发展。想要打败电商扭转颓势,传统商业卖场必须改变生存竞争之道,进而依靠新零售模式变革破局。
直击传统商业卖场五宗罪,差距一目了然
首先,传统商业卖场货品结构老化快消品占据货架,消费升级背景下没有考虑用户变化和新兴消费人群需求。
可以说,在商业系统诞生和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传统商业卖场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零售领域也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经营体系和框架。特别是在对接市场方面,传统商业卖场主要提供的就是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大众品类快消品。尽管这些快消品的需求量大,但普遍存在寿命较短、消费速度较快的特点。比如烟酒饮料、粮油米面、包装食品、个人护理用品等,这些传统货品作为商业卖场的利润主力,也一直占据着货架商品的主力。随着时间的推进,很多品类的商品都存在货品结构老化的缺陷。
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消费新升级的到来,年轻的85后、90后甚至00后成为了新兴消费人群。和传统消费群体不同,这一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和思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对于商品的个性化、特色化等细节要求,与目前传统商业卖场同质化、陈旧化的现状形成了巨大冲突。就在传统商业卖场依然固守成规之际,依托新零售思维并结合互联网元素崛起的商家们,充分结合大数据、网红爆款等前沿理念,以特色品类商品与更为人性化、新奇化的服务与营销模式,一举实现差异化经营。
其次,卖场盈利模式固化,进场费成为拦路虎,卖场不再成为孵化新消费品牌的主流渠道通路。
可以说,对于国内大多数传统商业卖场来说,至今依然坚守着上世纪90年代确立的那一套基本盈利模式,将商家的进场费作为营收大头。这也意味着,即便是地段一流、平台一流、宣传推广一流的超市、商场、大卖场等,一些极具诚意合作的供货商要想进可以说,这种零售业一直存在的“潜规则”,正在成为公认的拦路虎。
众所周知,我国的商业体系中,中小微型企业一直占据主体。早年间,传统卖场确立的这种不平等的零供关系因为渠道的限制,的确让很多企业咬牙掏出高额的进场费。不仅如此,再加上形形色色的合同返利、年节费、合同续签费、新店开张费、条码费等“隐形费用”,即便是许多老牌商家也被节节攀升的收费搞得头破血流。时至今日,渠道依然深植于市场的竞争力,不过,随着消费者日渐个性化的消费习惯形成,新零售模式下,传统卖场门店已经不再是商家们开枝散叶的唯一选择。特别是对于众多新消费品牌来说,与其背负沉重的“入场费”负担,不如另辟蹊径,在营销推广上做足文章。因此,如今的卖场已经不再成为孵化新消费品牌的主流渠道通路,商业领域的渠道建设正迎来多元化发展新格局。
第三, 卖场设计和布置老化,导购员年龄老化,没有考虑用户体验,没有制造惊喜让用户感动。
相信很多消费者都有一个直观的感觉,每一座城市中大到地标性的商场,小到居家附近的超市,这些传统卖场的设计布置,人员结构几乎和十年前没有太大的变化。一方面来说,大型商场或商业中心普遍是规模性零售企业,甚至很多都是全球性连锁巨头。这些商场的发展经营战略普遍以稳为主,并且逐步形成了格式化、流程化的经营模板。对于历任管理者来说,只要按照总部的方针路线,按部就班的执行即可。因此,很少有大型商场会在细节上随时保持更新迭代。另一方面,对于中小型卖场或商超来说,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于经营成本,同样坚持能省则省的原则,轻易不会做出改变。
在这样的模式下,卖场设计和布置老化,导购员年龄老化,进而也影响到了服务端。对于广大用户来说,失去新鲜感的同时,用户体验也在不断的下降。就以苏宁易购豪掷48亿元收购家乐福80%股份的案例来说。作为全球性巨头,家乐福在中国市场也曾风光无限。除了众多门店是城市地标和商业中心之外,其经营模式也受到很多同行的追捧。然而时过境迁,一直守着老摊子的家乐福消费环境差强人意,商品失去了吸引力,服务品质每况日下,在这样的局面下,能够被收购,就值得烧高香了。
第四, 没有年度大促和会员大促日没有形成消费节日,不能制造吸引新用户维系老客户的事件。
文章标题:【最新今日头条:疫情启示:打败电商扭转颓势,传统商业竞争之道和新零售变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opinion/mspl/83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