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爆料:国联安基金净利5年降90%:偏股产品缩水 孟朝霞面挑战

  这家“老牌”基金公司好尴尬!“抱团”科技股,净利润却较5年前下滑90%,发生了啥?

  2019年是太保资管从国泰君安手中正式接管国联安基金后的第一个完整年,据太保年报显示,2019年国联安基金净利润为2100万元。

  2100万是个什么概念呢?不到2015年净利润2.4亿元的十分之一。

  然而,截至2019年底,国联安基金管理总规模达到463.33亿元,超过2015年的439.7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以年末口径统计)。

  而且,在去年下半年A股科技股大爆发前,公司于5月份“精准”发行了一只半导体ETF,这也是目前市场仅有的2只半导体主题ETF之一。

  截至目前,半导体基金仍领涨年内股票型ETF,在“优异”业绩带动下,该ETF年初以来规模又暴增了5倍多。

  此外,截至2019年底,国联安旗下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里,有多只是科技股。

  那么问题来了!管理规模创新高,“抱团”科技股,为何净利润却较5年前下滑逾90%?这家成立于2003年,迄今已有17年历史的“老牌”基金公司,最近到底发生了啥?

  净利润较5年前下滑90%

  据太保最新年报显示,2019年,国联安基金净利润为2100万元。

  过去几年(2015~2018),国联安净利润分别为2.4亿、1.34亿、3800万元和3400万元;换句话说,去年公司净利润较5年前下滑超90%。

  ▼附图:太保控股参股公司2019年业绩

国联安基金净利5年降90%:偏股产品缩水 孟朝霞面挑战

    净利润持续下滑,会不会是行业性的因素?

  答案是否定的。虽然目前券商、银行、保险等年报还在陆续披露,但就已公布的有限的数据看:

  2019年华夏基金净利润12亿,较2018年11.4亿元有增长;鹏华基金净利润5.49亿元,较2018年的4.56亿元也有增长;华安、中海、浙商等也均较2018年有进步。

  就连2018年刚成立的睿远基金,在2019年也扭亏为盈,成立第二年就赚了5900多万元。

  规模也不是“致命”问题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规模是公募基金的“命根”,是公司实现收入的主要来源。既然行业大环境没问题,那么就是公司管理规模“缩水”咯。

  但是这个猜想可能也是错的。

  因为,截至2019年底,国联安旗下共管理52只基金,管理规模达463.33亿元。虽然这个规模在行业里只能排到52/140位,但却创下了公司管理规模的历史新高(以年末口径统计)。

  ▼附图:国联安旗下基金数量和管理总规模

国联安基金净利5年降90%:偏股产品缩水 孟朝霞面挑战

    产品结构或许才是“主因”

  众所周知,对于不同类型的基金而言,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率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讲,主动股票型基金管理费率为1.5%;混合型基金在0.6%~1.5%不等;债券型基金主要集中在0.3%~0.8%之间;指数型(含ETF)主要收取标准是0.5%左右。

  换句话说,即便是总的管理规模一致,但如果基金类型分布不一样,基金公司最后收取的管理费也会有天壤之别。

  那么,我们就来看下,国联安基金在管理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时,其不同类型基金的规模分布是怎样的。

  ▼附图:国联安旗下基金规模数据

国联安基金净利5年降90%:偏股产品缩水 孟朝霞面挑战

  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到,虽然2019年底管理总规模和2015年底时相比增加不多,但产品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具体来说,2015年底时,近440亿管理规模里,有295亿都是混合型基金,股混基金加一起超过300亿元;但2019年底时,混合基金规模降至不到75亿元,股混基金加一起不到120亿元,对应的是,债基规模较2015年底增加逾210亿元。

  除此以外,自2010年引入指数基金后,指基规模在股票基金里的占比,也在逐年提高;也就是说,目前国联安旗下主动偏股基金管理规模,和2007年高峰时比,已近乎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近几年公司产品结构上出现的变化,很快就在公司每年收取的管理费规模上,得到了体现。

国联安基金净利5年降90%:偏股产品缩水 孟朝霞面挑战

 文章标题:最新资讯爆料:国联安基金净利5年降90%:偏股产品缩水 孟朝霞面挑战,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opinion/95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