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王亚军:市场波动对上市时间表没有影响,今年TMT企业的IPO估值高于去年
收录于话题
相比巨头公司、传统公司,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创新型公司。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作者|Stone Jin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近日,负责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的股本融资业务的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与《IPO早知道》等媒体展开对话。
在2021年1季度境内境外股票及股票相关发行中,高盛占有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境内市场方面,2021年1季度高盛A股发行在外资券商中排名第一;境外市场方面,2021年1季度高盛海外中国股票及股票相关发行市场份额为15%,融资量占比为40%,其中2021年1季度高盛境外TMT行业发行市场融资额占比为18%,融资量占比高达57%,排名第一。
此外,在二次上市方面,高盛牵头完成汽车之家、百度和哔哩哔哩全部三项1季度的香港二次上市发行,并成功牵头完成近年13项二次上市中的7单,为所有投行之最。
可以说,无论是境内市场还是境外市场,无论是IPO还是二次上市,高盛均是服务中国发行人最多、经验最为丰富的投行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盛相关负责人的观点阐述显然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以下系经《IPO早知道》精编整理的对话节选:
今年的IPO融资额将再创新高,再融资量将达到历史高点
Q:第一季度即将结束,您对今年以来市场的整体感受如何?
王亚军:今天是3月25日,但我们有种在资本市场做了一年的感觉,因为一季度整个市场的activity非常多。
2020年,我们整个中国发行人,包括美股、港股和A股,包括IPO、再融资和CB(可转债),总的规模大约为3000亿美金;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是750亿美金,正好是四分之一;而从季节性的角度来看,一般投行业务在第二季度以及第三季度末、第四季度达到一个高峰,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今年整个市场在发行量上超过去年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其实,2020年本身已经是一个record year。
我们可以首先来看一下市场上目前的三个主题:
一、整个中概股回归的势头还是比较明显的——2020年总计有9支中概股回到香港,融资总额约170亿美金;到目前为止,今年第一季度已经完成3个,包括汽车之家、百度和哔哩哔哩,加起来融了超过70亿美金,今年后续还会有更多的这些中概股回到香港市场。
二、TMT领域的势头仍非常强劲。
十年前、二十年前,TMT行业更多的是和互联网相关的企业,而今年我们看到更多的企业类型是通过科技驱动,对传统行业完成一个升级、改造和创新。
举几个例子:比如物流公司,这是用科技来提升运营效率,
融易新媒体,今年将有很多物流企业上市;比如生鲜、社区团购这一类,用科技的手段来提升传统零售业,这不是简简单单的电商概念,其背后还涉及生鲜产品,这不是标品,也涉及一系列的采购、供应链和各方面的情况;另一类就是过去更多看到的互联网公司,快手、知乎等。
总的来讲,TMT行业变得更加多元化,而且是更加的注重运用AI、大数据等科技的力量提升传统行业。
三、医疗行业继续高歌猛进。今年的医疗行业不仅是指18A的生物科技这一块,在医疗行业的各个子行业,包括器械、服务、CRO等,都有非常多好的项目。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2020年中国发行人的IPO是450亿美金,今年第一季度将近200亿美金,超越去年是一个必然的事情,只是时间的问题。
对发行地选择的心态来讲,同样更加多元化。现在对于任何一个中国发行人来说,A股、港股和美股都是可选的选择之一,尤其科创板和创业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对吸引发行人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另外我想说的一点是,今年大家会发现,再融资的比例会非常的高。从历史数据来看,一般可能是再融资的量是IPO量的一倍以上,即IPO如果是1,再融资就是2的概念,而今年再融资的量会非常大。
过去是一点几倍、不到2倍的比例,今年已经超过2倍,几乎是历史上的最高点。
再融资量大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最近这一波上市的企业更多的不是传统企业,甚至90%以上都不是传统企业,更多新兴的科技或者医疗企业,都是创新型的这类企业。
这种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对资金的需求也就非常强烈。对他们来说,不是简单完成一个IPO上市就完了,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必须要不断地利用资本市场,把资本市场用好用活,以来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再融资就构成其长期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海外市场基本是2:1的概念,国内的市场可能还是以IPO为主,所以这或许也是我们在国内A股市场需要大力发展再融资的一个很必要的原因——若是把再融资这块业务、这种产品做起来,就会给企业提供一个后续的、持久的获得资金的渠道,挂牌上市除了有个交易的股价以及体制、治理机制的改变外,对企业来说有特别实质的意义。
A股IPO审批放缓,已有企业转而寻求境外上市
Q:怎么看待这段时间A股IPO审批的放缓?
A:从客观数据来讲, IPO的审批的节奏好像是慢下来,这可能是监管有各种各样的考虑。
而我个人认为 IPO融资这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因为其实我们在境外市场看到一个非常强的趋势,现在崛起的上市公司和发行人基本都是以创新型新经济公司为主,传统企业其实并不多。
从需求端来看,这些创新型公司必须要上市:第一个需要钱,这是最基本的需求;第二个是需要有流动性,让股东能够有变现的机会,股东没有变现的机会将影响后续市场的资金;第三,这些企业上市以后需要不断地获得再融资的渠道和手段,所以上市变得非常重要。
我们注意到,和2018年相比,最近上市的公司的质量是有一、两个数量级的提升。
从供给端来看,我个人认为从整个全年来说,我们是希望监管能够继续保持一个非常稳定可预期的IPO的审批速度,这对活跃A股市场非常重要。
发行人去决定上市,是一件需要五六个月甚至一年去深思熟虑的事情,IPO完成后也将长期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给发行人一个很好、很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对活跃资本市场非常重要。
Q:从开始调整去境外上市,到正式挂牌,大概需要多久?
王亚军:5-6个月。
Q:市场的下跌跟资金量有没有关系?
王亚军:A股2020年融了大约200多亿美金,将近300亿美金的这个融资额,和我们A股的有的资金量来说,包括境外进的资产其实根本不成比,现在市场缺的不是钱的问题。
当然大家一看市场跌,就是说这个市场的钱少了,所以市场跌了。
其实流动性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美国政府各种各样的刺激政策出来之前,全球市场流动性都是超强的,所以这一波全球股市上涨也在流动性的驱动下上涨,流动性在短期内不会消退,美联储的政策也不是说今年、明年把利率上升、把流动性收回,所以在未来一、两年全球的流动性是非常充盈的。
反过来看国内的人民币市场,国内资金量也非常充足,现在市场缺的不是资金的问题,市场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需要一个信心。
中概股“回归热潮”延续,部分企业可能不愿等2年
Q:今年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趋势是怎样的?
王亚军:前段时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出台的一些政策,这只是一个前奏曲,还要看其后续的影响,今年或许会有更多的中概股回到香港。
回来的原因无外乎三个:
一、、一个上市公司不能说在美国被摘牌了以后没有上市地位,这对企业发展来说非常不利,所以从战略上来讲是一个原因;
二、很多面向消费者或者面对新客户的公司,回到香港可以去提升他的品牌,对提升整个业务是有很大的好处;
三、未雨绸缪,大家都回香港,也就跟着回来。当然,这个原因占比非常小,更多是前两个原因。
另一方面,因为香港二次上市的规则规定,在别的市场上市两年回到香港,才能享受到一些政策上的优惠,主要是规则上能够更为宽松一点;而现在有的企业不想再等两年,直接就回来做。
这和阿里、网易不同的一点是,规则的要求将更严格,我们看到有的企业宁愿做更多的、专门的修改,花更大的成本,也想在近期能够回到香港上市。
Q:中概股不到2年就回香港上市,会不会成为一个趋势?
王亚军:我认为对企业来说,不等两年就回香港上市,它确实在规则上更具限制性,所以企业要做很多的调整。
我们要观察SEC的下一步动作,如果SEC出了一些非常严苛的细则的话,可能会进一步刺激这些企业下定决心回到香港来,现在大家还在观察整体的变化。
市场动荡对IPO时间表没有影响,估值永远随行就市
Q:这段时间市场的波动对拟上市企业的时间表和估值是否存在较大影响?
王亚军:对于IPO公司来说,市场的波动对时间表是没有影响的,所有发行人还是照常在按照既定时间往前走。
因为在资本市场上,不管市场怎么波动,只要企业的质地是可以的,发出去只是个估值的问题,不是0和1的问题。
至于在估值会不会影响,估值上是会有影响的,资本市场永远都是随行就市的,所以当市场发生波动、发生调整的时候,它的估值会受到影响,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另外我想强调一点,大家如果仔细看最近的调整,其实从股指来看,从年初到现在(指1月1日到今天)几乎所有的股票都是在上涨,但从2月17号股市峰值的时候往下算,大家都跌了百分之二三十,这实际上是一个正常健康的市场调整。
从1月1日到2月17日,股票涨了百分之三五十的时候,涨得太快太猛,所以这一波调整对市场长期的继续往上走,实际上也是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Q:对新经济公司的估值影响多大?
王亚军:这取决于和什么时候比。如果和2020年比的话,今年估值可能比去年还有所提升。
原因非常简单,在这个市场动荡当中仔细观察,其实动荡完以后上涨的公司还是那些新经济类型的公司,包括生物科技公司,这些都还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很多的资金在配置这些asset。
当然,和市场峰值的时候比,肯定有下降;但是和去年比肯定是上升的。
TMT企业仍更倾向美股,投资者对资产的选择性越来越强
Q:不同行业的企业,在选择上市地点时,今年有没有什么趋势?
王亚军:第一,现在医疗企业基本默认选香港,因为香港的医疗行业已经形成一种气候,不论是18A的生物科技公司,还是器械、服务各方面的公司,医疗行业发行人现在95%或者99%以上都选择去香港。
TMT比较分化,大部分的TMT公司还是选择去美国,一个原因是因为美国是TMT的大本营,公司多、流动性也好,并且比较接受这种创新型的公司;香港其实已经做了很多改革,非常欢迎TMT公司在香港上市,但是和美国还有点差距,所以从统计数字来说,去美国会更多一些。
但是,中美关系的变化对一些企业选择去美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会多一些TMT公司在香港上市。
按照年底总的统计数来看,TMT行业里预计还是美国会比香港多。
Q:投资机构对新股的投资逻辑有没有一些转变?
王亚军:现在IPO市场仍然比较火,尽管有这么多动荡。
第一、投资者现在对市场越来越有选择性,可能以前市场特别火热的时候,随便什么资产都能买,现在对资产的选择性会非常强。
第二、今年项目非常多,投资者的时间是有限的,就会更增加投资的选择性,所以做这个项目的投行品牌就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你看到今年的项目中,好多项目基本都是包括高盛等在内的几家头部投行在做,因为投资者自然去选择一些品牌好的投行成交的项目,可以把精力集中在这个上面。
第三、这些投资者都是长线投资的,对创新类型的公司还是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同样选择的情况下,它就不愿意选一个巨头,而是选更创新型的公司。
当然现在市场发生了一些板块的轮动,有一些从TMT里撤出钱,想投到一些更传统一点的公司里面去,我相信整个今年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大家还是会更加关注创新类型的公司。
生物科技公司能做再融资和可转债
Q:生物科技公司的再融资情况怎么样,现在其实还没看到很多案例?
王亚军:生物科技公司一定会做再融资的,当然可能不是说每个月都融资,可能每一、两年要融资,越来越多的生物科技公司再融资,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现在为什么不是很多,2018年7月才出台的相关政策,只有在2020年、包括今年才陆续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规模。所以从统计数字上来看,我们看到很多生物科技公司的再融资可能要等到明年,但是这个事情一定是会发生的。
Q:生物科技公司的可转债能不能做?
王亚军:生物科技公司做可转债,这在美国是常发生的事情,在亚洲还没有发生。
我相信会发生,这只是投资人对自己风险的一个评估,投这种可转债的人可能是介于可转债和equity投资者之间类型的人,大家更多的还是希望能看到在equity这方面的长期增长。(后台回复“招股书”获取热门IPO公司招股书)
本文由公众号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原创撰写,如需转载请联系C叔↓↓↓
连连数字|兆科眼科|亘喜生物|医渡云|清科百果园|银联|恒大汽车|柔宇科技快手|水滴|嘀嗒出行|1药网|浪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