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券商场外业务如何了?"一发行就秒光"的产品还在吗?(2)

2018年全年,合计共有54家证券公司(包括作为交易对手,下同)开展了场外衍生品交易业务,全年共新增场外衍生品交易合计名义本金8772.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17.13%。截至年底,场外衍生品存续交易名义本金3466.71亿元,去上年同期减少5.16%。

其中,新增场外衍生品交易以场外期权为主,场外期权新增名义本金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 1,706.95 亿,增幅为34.06%。

2018年,场外市场共包括7家场外期权业务一级交易商、21家场外期权业务二级交易商(前三批)。2019年,第四批二级交易商名单出炉,分别为安信证券、东莞证券以及天风证券。

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场外衍生品新增交易量排名前三,全年新增名义本金分别为2081.19亿元、1316.07亿元以及1097.70亿元。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全年场外衍生品业务开展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场外衍生品新增交易规模连续第二年保持增长,年末存续交易规模有所下降。

第二、场外衍生品业务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逐步显现。证券公司通过大宗商品类(不含境内黄金标的)为标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在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产业企业个性化风险管理和财务安排需求等方面正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

第三、场外衍生品交易集中度较高,同比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期权新规发布后,参与指数与商品期权的证券公司较多,竞争较为激烈。

第四、商业银行、私募基金成为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最主要的交易对手。资管新规发布后,商业银行大量发行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为了对冲其发行结构性产品的风险敞口,向券商购买期权,使商业银行成为了场外衍生品市场最重要的交易对手。私募基金主要使用场外衍生品工具,实现风险管理与资产配置的投资管理需求,但随着场外期权的规范提高了私募基金参与门槛,私募基金参与的活跃度大幅下降。

第五、A股权益标的仍是场外衍生品业务最主要的品种,黄金标的交易有所活跃。

募集资金总额下滑7% ,非公债发行处于低潮

2018年,受“降杠杆、紧信用、严监管”宏观经济大环境影响,非公债发行规模和结构发生一定变化:发行规模处于低潮阶段,年底略有回升;产品期限中短期占比增加,长期占比减少;发行利率呈缓慢上升趋势,结构发生变化;可交换债发行规模小幅回升。

就发行情况来看,2018年,合计备案非公债899只,环比下降5%;募集总金额10,335亿元,环比下降7%。

最新消息:券商场外业务如何了?

全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发行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发行规模处于低潮,仅年末略有回升,已发债券中短期限占比增加,同时发行利率缓慢上升,可交换债发行规模小幅回升。

第二、发行人分布行业相对集中,主体信用等级分布平均、注册地址分散,偿债能力需持续关注,财务杠杆率较高的主体占比保持高位。

第三、持有人数量与类型结构分布总体稳定。

第四、发行承销证券公司集中度略有下降,评级机构参与非公债的债项和主体评级市场占有情况发生变化。

今年4月份收益凭证发行规模环比减25%

17日,证券业协会也披露了今年4月份场外证券业务的开展情况。

场外衍生品新增交易规模与3月份基本持平。其中,股指期权新增交易规模增长近一成,个股期权增长近两成;大宗交易、境外标的等期权品种新增交易规模缩减二至五成;收益互换新增交易规模增长近三成,连续第二个月保持30%以上增速。

4月份,收益凭证发行规模的前三名分别为国泰君安、中国银河以及华泰证券,发行金额分别为95亿、83亿以及70亿。截至4月底,未兑付的收益凭证发行期限以6个月以上为主,收益结构以固定收益型为主。发行规模环比减少25%,存续规模保持平稳。

值得一提的是,柜台市场转让成交规模环比增长两个百分点。成交金额最大的三家券商,合计占到总规模的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