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润光伏退市记:占尽天时地利却败在“人和”(2)

  对此,海润光伏上述负责人表示,大股东减持套现、高送转一事,对上市公司的名誉有巨大影响,“很伤元气”,并且小股东无力阻止又无法索赔。

  更为被动的是,后续投资人进入带来“折腾”。

  2015年4月,由于2013年度、2014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为负值,海润光伏股票被上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对此,海润光伏称将开始引入战略投资者。

  2016年1月,华君控股实控人、华君系孟广宝旗下的华君电力进入海润光伏。彼时,公告显示,华君电力将取得海润光伏10.82%的股份。这一引入方案最后在2017年初终止。

  据海润光伏上述负责人回忆,在孟广宝进入海润光伏后,公司一直是抱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感恩态度,欢迎孟广宝的华君系进入,甚至除了3位独立董事,5个董事会席位中有4个都让给了孟广宝的华君系。

  不过,在孟广宝进入海润光伏后的2016年,海润光伏发布了多份与“主业”无关的公告,包括拟收购源源水务(中国)有限公司股权、与环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拟收购营口正源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等。

  据悉,上述公司的业务遍及投资控股、供水设施维修、百货经销等。2015年财报显示,海润光伏主营业务光伏行业的收入占比为100%,而到了2016年,光伏行业收入占比只有85.91%,其他(补充)的收入占比为14.09%。

  另外,《2016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显示,由于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未能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对于新晋投资人的“不务正业”,以及2016年内控失效的结果,海润光伏前述负责人表示,这是他们“不能忍受”的。在2017年7月12日第六届董事会第五十次(临时)会议上,孟广宝最终被解除董事长、总裁和董事职务。

  巨额负债与长年亏损

  海润光伏背负着巨额债务。2019年一季报显示,海润光伏负债已经高达95.28亿元,净资产为负28.35亿元。

  在3月21日的公告中,海润光伏解释为“担保资源匮乏、制造端全面停产、现金流进一步恶化、部分银行账户被司法冻结、受限电等政策影响、各光伏电站的电费收入小于预期”等。

  截至3月21日,海润光伏累计逾期贷款达36亿元,逾期贷款的罚息或滞纳金高达4.7亿元。另外,经法院判决到期应付未付供应商货款及股转款本金合计有10亿元,逾期货款、股转款的滞纳金也有约7000万元。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4月29日,江阴市人民法院裁定,海润光伏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案号为(2019)苏0281执3249号)。而从2017年12月25日开始,海润光伏就多次被纳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成为“老赖”。

  海润光伏负责人表示,2014年底,由于光伏行业政策变动,导致投入资金过大,产业链下游电站项目的建设款项不能直接计入收益,从而产生亏损,最终引发2018年资金链断裂。

  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院长沈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光伏行业受政策导向影响较大,较为被动,从而出现企业盲目投资,政策收紧后就无法生存,造成巨大浪费等问题。

  一方面是债台高筑,另一方面则是自身盈利能力不佳。

  海润光伏公告显示,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对2016年至2018年连续3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并且2018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37.37亿元,上交所决定终止海润光伏股票上市。

  而实际上,尽管财报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8年,海润光伏累计获得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近7亿元,但公司上市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为负,经营累计亏损约76.5亿元。

  据悉,2015年底,海润光伏为了渡过持续亏损危机,陆续转让了海内外多家子公司,合计转让价格约2.08亿元;到了2018年底,又有7家子公司被转让,合计转让价格约15.48亿元。然而,对外转让资产并未能挽救海润光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2018年12月26日,海润光伏及旗下公司累计涉及诉讼(仲裁)事项共5起,累计涉案金额约3.81亿元。

  此外,海润光伏旗下子公司被告上法院并移送破产清算申请。其中,江阴海润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阴海润)和合肥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海润)是海润光伏旗下核心子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9亿元、10亿元。合肥海润基地原拥有700MW的太阳能电池和200MW的太阳能组件产能。

  对此,沈辉表示,光伏行业是投资比较大的行业,尤其是生产电池这一块的。而上述公司的主营业务均为生产销售高效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