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该流程给予上市公司足够的整改时间,处于“退市风险警示”或者“暂停上市”阶段的企业通过积极整改,是有可能取消退市警示,恢复正常上市的。根据数据,仅2019年开年至今,已有16家上市公司顺利完成整改,成功实现摘帽(即将标识着退市风险示警标记的“*ST”去除)。
另一方面,也是给投资者足够的时间了解风险,理性投资。根据该流程,一个上市公司,从退市预警到最终退市之间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而且即使最终确定终止上市,也还有三十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给予投资者足够的反应时间理性决策。
另外,还有一种上市公司主动退市的情形,即公司因为被并购或者战略发展的需要,主动向监管部门申请退市。相对被动退市,主动退市更加正面和积极,比较经典的案例是阿里巴巴于2012年从香港主动退市,之后卧薪尝胆,并于2014年以250亿美元创下美股IPO募资纪录。
以上是关于退市的基本情况的介绍。
退市监管趋严的影响
目前,退市监管趋严,对于广大投资者是好消息是坏消息呢?
在笔者看来,退市监管趋严对于投资者是有积极的意义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提升违规成本,震慑问题企业。之前,因为违规成本偏低,A股市场出现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如扇贝跑路、存款失踪、大股东挪用资金甚至暴力抗法等。如今退市监管趋严提升了违规成本,对于问题企业能够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2、提高配置效率,利好优质公司。因为A股总市值在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根据数据,截至2019年5月28日,A股的总市值58.6万亿),退市监管的趋严,使得不良企业和问题企业被出清,资源更多的向有竞争力的优质公司聚集,对于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存在积极的意义。
3、保护中小投资者。一方面,问题企业被打上“*ST”的标记,提示退市风险,有助于中小投资者及时地规避风险,理性投资;另一方面,退市监管趋严使得上市公司优胜劣汰,市场环境日益优化,对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当然在短期内,退市监管趋严,也会给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困惑,上市公司不得不考虑更高的退市风险,对于经营决策更加的谨慎;投资者也有必要重新检视投资策略,规避相关风险。
但是从长期来看,加强退市监管,让资本市场有进有出,新陈代谢,有利于一个更高质量的资本市场的形成,利大于弊。
投资人注意事项
那么,面对退市监管趋严的大环境,投资人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投资被退市警示的股票能赚钱吗?答案是能,但不一定适合中小投资者。市面上,针对问题股票的投资策略通常包括两种方法:
(1)信息研判法。利用信息优势和研究能力,选择基本面有望改善、能恢复上市的股票进行投资。这里的关键是信息优势和研究能力,即在市场的其他人之前发现有潜力的标的,并提前买入布局。
(2)资源介入法。此类机构往往有很强的资源,在大肆购入问题公司股票实现控股的同时,开始将相应的资源注入问题公司,包括且不限于资金、资产、管理能力等,待问题公司恢复正常,再逐步卖出。
以上两种策略都基于机构的信息优势、研究能力和丰富资源,中小投资者在不具备相应优势的情况下,贸然投资问题公司股票,跟赌博没多少区别。
综上所述,对于中小投资者,在投资中需务必注意三点:
1、远离问题股票。根据退市警示机制,在存在较高退市风险的股票前都冠以“*ST”,其本意就是警示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风险。根据前面的介绍,中小投资者无论在信息优势、研究能力还是介入资源方面都非常有限,故远离问题股票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2、关注市场动向。需要注意到,我们时刻处于一个动态的市场中,关注市场的动向是一个好习惯,除了把握市场趋势(衰落行业更容易出现问题公司),一些突发事件可能也会使得某个正常的上市公司沦为存在较高退市风险的公司,如2018年7月突然报出来的“疫苗事件”,使得经营了26年的上市公司长生生物在很短的时间沦为了高退市风险的公司。作为投资者,有必要对于市场的动向密切关注,规避风险。
3、有自己的判断。市场上充斥着各类专家,良莠不齐,所以作为成熟的投资者,务必有自己的理性判断,专家的意见仅仅作为参考。对于那些号称有内幕消息、推荐具体股票的“专家”,务必特别警惕。如果真的那么准,这些所谓的“专家”,早已经自己去买了,没有必要在媒体上做公益。投资一些自己所从事或者熟悉行业的股票会是一个很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