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下旬以来,A股迎来最严退市监管,短短的时间,4家上市公司宣告退市,近40万股东踩雷,另外有9家上市公司进入暂停上市状态。
下图1列出了这些公司的基本情况:
退市到底是什么东西?对于广大股民来说是福是祸?为什么有些人在ST股票中攫取了丰厚的回报,有些人却倾家荡产?大家在股票投资中应该如何避免踩雷?本文尝试给出一些解答。
详解退市三阶段
所谓退市,包括被动退市和主动退市两种情况。
其中,被动退市是指当上市公司不再满足上市条件的情况下,根据相关规定,从交易所摘牌退出的过程。
在A股,因为上市公司的瑕疵,发生被动退市,有一个非常严谨的(三阶段)流程,状态逐步升级。具体如下图所示:
1、退市风险警示
启动退市流程的第一阶段,对于存在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进行风险预警(即在上市公司名称前冠以“*ST”)。根据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被视为存在退市风险加以预警的公司包括以下四类:
(1)财务指标不达标。财务指标无法达到继续上市的要求,包括连续两个年度净利润为负,或者在过去一个年度的净资产为负,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从这个标准看,A股对于上市公司的利润考核是非常严的,很多我们所熟知的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都无法满足这个条件。
(2)业绩造假。对于业绩造假的“零容忍”是全球资本市场的惯例,在国内这样的情况包括对于会计报表的“重大会计差错或虚假记载”,或者无法在法定的期限内披露财务报告,以及会计师无法给出肯定的审计意见(财务报表太假了,连负责审计的会计师都看不下去了)。
(3)重大违法事项。当发生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其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公司的法律风险影响到继续上市的条件时,交易所将启动退市风险警示。常见的如长生生物因为生产不合格疫苗,涉嫌重大违法行为,被深交所给予退市风险警示。
(4)公司重整、破产清算。当发生公司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等重大变故的时候,交易所也会及时警示退市风险。
虽然被提示退市风险警示,相关的股票仍然可以交易流通,但是涨跌幅限制由10%下降到5%。
如果在风险警示阶段,公司通过整改,相关的问题得到解决,则可以向交易所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恢复正常交易状态。
2、暂停上市
处于退市风险警示状态的公司,在一个会计年度的时间内,相关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则公司进入暂停上市状态。该状态已经是上市公司避免被退市的最后机会,若整改期内仍无起色,将进入终止上市状态。若能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则还留有一线生机,申请恢复上市。
在实务中,处于退市风险警示和暂停上市阶段的上市公司,会使出浑身解数处理相关的问题,避免被退市。
例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上市公司卖房案——某造车的上市公司连续亏损两年,进入“退市风险警示”状态,为了续命,一口气卖了数百套房产,众人惊呼这哪是造车公司,分明是房地产公司呀。
笔者认为,此类操作虽可以解一时之忧,但不可持续,投资者还需要考察公司在主营业务方向的可持续创新和发展。
3、终止上市
当上市公司处于暂停上市状态一段时间后(具体时限根据退市原因而不同),如果相关问题仍未解决,上市公司将进入终止上市流程,具体包括两个步骤:
(1)退市整理期。在接到交易所终止上市决定后,上市公司进入为期30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整理期内股票可以挂牌交易,这也是散户最后的下车机会,和投机者最后的上车机会。
(2)退市转板。退市整理期结束后,正式从交易所摘牌退市。相应的股票转板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三板)继续挂牌交易。三板虽然可以交易,但是由于投资者数量有限,流动性和估值都受到影响。
对于被终止上市的公司,如果能够整改到位,又满足上市条件的,监管机构一般会网开一面,还是有机会申请重新上市的。但是如果公司因欺诈发行强制退市的,不得重新申请上市。所以,在退市股中,欺诈发行的上市公司更加危险。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上市公司被动退市的基本流程,看似复杂,却有其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