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4)

  构建了模型之后,组织人才的选用也可参照模型中的条件:首先是否在对应领域有足够的认知和智能化学习能力;第二是否足够开放,愿意吸纳新观点;第三是否总是远离舒适圈;最后是否足够坦诚,不给组织徒增损耗。

  但由于每个个体和组织情况不同,侧重点必定也不一样,这里的简易模型仅作参考。

  另外一些媒体文章谈及“反熵增”通常会直接搬出“耗散结构”,和上面说的也有重合的地方。于是我去找了下它的源头,发现了“自组织理论”。

  这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研究对象正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熵增和反熵增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有兴趣系统了解的可翻阅原始资料书《系统科学精要》苗东升、《大自然成功的奥秘:协同学》赫尔曼·哈肯)

  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提到“后达尔文主义”,他说“深度进化不一定就比自然选择神秘多少。他们把每一种动态共生、定向变异、跳变论或者自组织理论都看作是一种机制,一种从长远来看,作为对达尔文那无情的选择过程的补充,能促使进化不断革新的机制。”

  这段话真的很正能量了,他用发展的眼光,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依靠自组织,我们能够自主进化,实现熵减,对抗熵增,对抗自然选择论的所谓“适者生存”。 

  人可以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对抗熵增或者做条咸鱼,毕竟除了自己,没人有权关心你生命的质量。

  但企业组织通常没有选择,融易新媒体,光明或者黑暗,只有一条路。

  最后我在想,现实生活、工作中的“反熵增”归根到底是反什么?发现,人性的七宗罪竟一样也没有逃过。

  后记

  由于认知局限,本文也只是作为一个思考的起点,重点是在查找各种资料和思考、表达的过程中,也让我的大脑从无序变得相对轻微……有序,仿佛思考的大厦忽然有了根基。

  一个很重要的感受是,科学家们真的很伟大,他们发现了宇宙最根本的规律,而我们只要跟着学习使用就好了。

  主要学习资料:

  [1]《 新科学世界观》 混沌大学·创新学院

  [2]《生命是什么》[奥]薛定谔

  [3]《熵:时间、信息、和生命》知乎live 傅渥成

  [4] 《什么是机器学习》公众号·超智能体

  [5] 《时间的秩序》[意]卡洛·罗韦利

  [6] 《机器之心》[美]雷·库兹韦尔

  [7]《系统科学精要》苗东升

  [8]《大自然成功的奥秘:协同学》[德]赫尔曼·哈肯

  本文来自公众号:柠檬了吗(ID:bzcopy),作者:Lemon                                                      

 文章标题: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4),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html/zt/rdht/13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