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

  本文来自公众号:柠檬了吗(ID:bzcopy),作者:Lemon,原文标题《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 | 熵增启示录》,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努力很辛苦,但躺下真的好舒服。”

  这句话一直真理般的存在在我的脑海里,伴我在天书中入眠,难题中入睡。没什么是“躺下来”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就再躺一天。

  为什么自律很难,为什么写好的年度flag总是年复一年?也许你会说因为人总是会不自觉的变懒,但人又为什么会变懒呢?为什么一偷懒事情就无法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呢?

  最近无意中接触“熵增定律”这个物理学原理,三观地震,豁然开朗,原来一切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最重要的是,它暗含了在个人管理和组织管理中科学的方法。 

  薛定谔说: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食。

  这是另一个只有少数人知道并值得我们记住的真理。

  熵增定律是什么?

  熵增定律完整表述:

  一个孤立热力学系统中,无外力作用下,熵永不减小。如果过程是可逆的,则其熵不变,如果过程不可逆,则熵增加。

  这是源于一位德国人克劳修斯在1854年提出的概念: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也正是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德鲁克把熵引入管理学: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对抗熵增。

  华为总裁任正非研究熵,在国内超前的将其作为企业发展之道。 

  《熵减:华为活力之源》华为大学著

  最近看字节跳动张一鸣、拼多多黄峥的文字资料,也能从其管理理念和动作中窥见“熵”的影子。

  “熵增定律”最关键的洞察在于:宇宙中的复杂程度总是在增加,万物总是趋向于向低的能态转变。

  比如房间总是不自觉的从整洁有序到混乱无序,因为让它变混乱的方法远远比变得整洁简单。

   熵增到熵减 | medium.com

  又比如坐着总比站着舒服,躺着又比坐着舒服。

  而从床上爬起来,是在做违背“熵增定律”的事情,必然会不舒服。

  说白了,“犯懒”也是符合物理学原理的。

  但为什么我们还是要逼自己站起来,企业也需要不停的折腾,不让员工闲下来?

  这篇文章,我会从个人和组织的视角,聊聊我的思考和启示。

  答案是什么先不管,重要的是先理清概念,提出问题。

  一、如何理解“熵”?

  物理学研究者们将“熵”区分为“热力学熵”和“信息熵”,分别描述分子状态的混乱程度和信息的不确定性,这两者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但前者是从宏观态描述,后者是微观态描述。

  如果一个系统在宏观上无序,则对应着微观态排列的多种不确定性。

  如果一个系统在宏观上有序,则意味着我们能够得到非常确定微观态排列,这接近于最低熵的状态。

  如同下面这幅图:

  假设这个图是一个信息系统,当整体排列为“ENTROPY”的时候,我们能非常简单的解释,这是“熵”的英文单词。而当它被完全打散的的时候,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混乱程度变得不可描述,解释成本变得很大,不确定性(无序性)增加。

  对应到生活中:一个男生说:我只喜欢你。

  此时信息熵是0,因为只有一个确定性信息。 

  当男生说:我喜欢你。

  此时对女生来说信息熵增加了,因为除了你,他还可能喜欢其他任何人。 

  当男生说:我可能喜欢你。

  这个女生已经凌乱了。

  所以熵的本质是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一个系统越混乱,意味着看起来无序。

  在物理学上“熵”是一个绝对值,可以计算出具体数据。但当人们把“熵“引入到人类社会,有了“人”的视角之后(相当于多了一个信息处理器),系统的有序性和无序性,在个人眼里就成了相对的概念。

  比如这一组数字:36732902。

  看起来是无序的,但如果我说这是由我家人的生日组合而成,那么这串数字尽管对其他人来说无序,但对我来说却是有序的,因为我知道了其中的隐藏信息。

  二、如何理解“不可逆”?

  这正是“熵增定律”令人绝望的地方。

  正如“热力学第二定律”写的: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自发地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要使热传递的方向倒过来,必须利用能量,而能量在转移过程中又总是出现损耗,并不能100%的转化。

  所以“永动机”是人类的幻想。

 文章标题: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html/zt/rdht/13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