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2)

  为了让地球上的交通更有序,我们于是发明了汽车,但同时又排放出了尾气,污染了系统外的环境,所以从更大的宏观系统来看,熵还是增加了。

  企业招揽人才、形成组织是为了在利润增长过程中增加确定性,但在组织管理中又总是不可避免的出现新的不确定性。

  言下之意,熵永远在增加,事物总是趋向于从有序到无序,放到整个宇宙中来看,所有恒星都耗尽燃料死亡,质子衰变,黑洞融合、蒸发,抵达宇宙的尽头——热寂。时间有了箭头,并指着混乱无序方向。

  绝望中的希望是:即使整个宇宙总是在熵增,但某个区域内可以实现熵减。

  我们不能改变最后死亡的结局,却可以推迟结局的到来。就像有些人20多岁就“死”了,而有人可以“活”到80岁。

  于是对应了薛定谔的一句话:“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薛定谔《生命是什么》)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明天并不会变得更好,甚至不会保持原样。友情会变淡,爱的人会离你而去,事业会走向低谷,十年前困惑的事物今年更加困惑。

  对于组织来说,如若没有合理的文化和制度引导,就会在混乱无序或者毫无生机的状态中失去方向。

  三、如何对抗熵增?

  既然“熵增”不是什么好东西,那我们要如何对抗?

  熵增定律本身已经隐藏了答案的方向。

  一个孤立系统中,熵永不减小。如果过程是可逆的,则其熵不变,如果过程不可逆,则熵(无序程度)增加。

  熵增是从有序到无序,那么熵减即无序到有序。化繁为简,这里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从无序到有序?

  从两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1、认知层面:从无序中发现有序

  前面也有提到,对于一个系统,有序和无序在人类看来是相对的,为什么一篇文章是客观存在的,但有人看着觉得太简单,有人却说看不懂 ?

  为什么科学家可以解释复杂的宇宙问题,而我却不能?这取决于个人或者组织的认知程度,即识别隐藏信息的能力。

  “全知便可永恒”,这是形容上帝的。上帝是否存在我们不讨论,但假若你能够识别宇宙所有的隐藏信息,我一定敬你为“上帝”。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只能持续学习,提升认知,获得更多的上帝视角。但如果只到这样,等于没说。

  关键是如何学习?

  对我个人启发最大的,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phaGo战胜了人类,作为一个外行来看,重点不在于它赢了盘棋,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在于了解智能化的学习过程。

  雷·库兹韦尔在《机器之心》中谈及何为智能,他赞成一种说法:“智能就是在混乱中发现秩序的能力”。本质上,智能是对人类思维过程的模拟。

  反过来,学习、使用知识的能力和智能类似,而智能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是“模型化”。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正是在头脑中建模的一个过程,人脑根本无法存储大量的无序信息,因此需要不停的在庞大的知识库里寻找规律,总结经验,形成模型,模型帮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世界。

  模型的好处在于可重复利用,构建出科学的模型后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并且相对于普通机器来说,人类的优势是“迁移学习”能力,即如果该模型在自然科学领域表现很好,那么也可能在社会科学领域应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道家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而构建思维模型的方法,又可引出金字塔原理、分类学、多元思维模型等具体理论,这里就不展开了,看多了就会发现说的都是一件事,即强调分类、整理、归纳的能力,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当然真正用起来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不能只有简单的几种模型,而是尽可能多维度、跨学科的构建模型,否则我们都只是管中窥豹,陷入“自我”的误区。

  2、行为层面:从无序中构造有序

  假若机器能够学会人类在所有复杂情况下的应对方法,那么就可以进化成更强大的智能机器。 

  而人类的智能化学习,也仅仅是提升了单一个体在特定系统下的识别隐藏信息能力,但真实的人类社会要比这个复杂得多。

  比如未知的人生,我们无法预测也无法确保每个节点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不知道节点在哪里;

  比如很多人会感受到,企业组织从0到1之后,各部门开始各自为战、争夺利益,项目推进效率低下,业务创新越来越少,组织行为的复杂性加剧了企业整体环境的复杂性,熵不断增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企业到最后终将走向灭亡。

  当系统不可避免的走向无序,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我们是否能够进化出某种形态结构,来长久的对抗世界的不确定性? 

  仍然回到“熵增定律”的原理中去寻找答案。

   一个孤立系统中,熵永不减小。如果过程是可逆的,则其熵不变,如果过程不可逆,则熵(无序程度)增加。

  (1)开放系统——外部信息流动

  开放的核心理念在于:要保持与外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有空杯心态。

  人为了生存需要喝水、吃饭,每天都在与外界交换能量,倘若封闭起来只会死路一条。

  人为了成长需要向不同领域不同时代的“老师”学习,丰富和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型,傲慢与偏见,大多是源于思维模型太单一。

 文章标题: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html/zt/rdht/13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