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事件:临期食品:销售难题变身另类商机?

  在大型商超中,临期食品销售区人头攒动,捆绑促销的酸奶、特价销售的面包、半价咖啡等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注意;在电商平台上,标着“临期价”的薯片、奶粉等以低价为店铺带来了可观的销量;与此同时,临期进口食品折扣店正在北京悄然兴起,每盒16.6元的泰国椰子水以10元3盒的方式销售,售价25元一包的德国巧克力威化饼干10元两包,6元一瓶的马来西亚进口苏打水10元5瓶……这些平时身价颇高的进口食品,因为临近保质期,以意想不到的“白菜价”出售。

 

  往日让商家头疼、难以处理的临期食品,似乎正成为一种新的商机,覆盖线上线下。

 

  临期进口食品店火爆社区

 

  “广受欢迎的马来西亚青椰果汁再次到店,日期到7月2日,特价10元4盒,24元一箱。”“给我留两箱,晚上去拿。”“我要一箱,下午拿。”每天,在一个名为“进口食品折扣店”的微信群里,这样的对话频频出现,很多货品还没有摆上货架,就已被订购一空。

 

  这个微信群属于一家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大街的进口食品折扣店。在和小卖部一样的实体店内,花花绿绿的商品多是来自东南亚、欧洲、北美等世界各地的进口食品。这些食品基本都临近保质期,短则10天半个月到期,长则八九个月到期。

 

  “刚开店的时候,很多人一进门,掉头就要走,说你这都是进口食品,肯定特贵。”每当这个时候,店主陈婕赶紧拦下顾客,“您看看价格再说。”临期食品价格一般都在原价的两折左右,低廉的价格迅速吸引了大批顾客。

 

  开店不到一年,小店已经成为社区内的“明星店”,每月流水达到10万元以上。店内常客既有80后、90后等年轻群体,也有平时精打细算的大爷大妈。与陈婕店铺同品牌的加盟店,开在地铁站周边等人流量更大的地方,月流水一般稳定在25万元左右。

 

  调查发现,近一年来,类似的临期进口食品店在京城悄然兴起,并以超低价格迅速吸引客户。形成连锁规模的品牌包括“悠品食惠”“T3进口食品”等,连锁规模已达10余家。此外,在电商平台上也出现了不少专营临期进口食品的网店。

 

  近年来,随着国人对进口食品的消费购买力提升,除了一些专营进口食品的店铺,各大商超也都开设进口食品专区。一位物美集团内部人士表示,扩大进口食品销售规模的同时,进口食品也成了商超里最易临期的商品之一。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进口食品消费白皮书》显示,2009—2018年,我国进口食品规模以17.7%的复合增长率增长,2018年首次超过700亿美元。大量进口食品的涌入,也催生了大量临期进口食品。有商家敏锐地嗅到其中商机,专营临期进口食品的折扣店由此应运而生。

 

  刘先生是一位临期进口食品渠道供货商,他每周给临期进口食品店供货的总价近20万元。近一年他发现,瞄准临期进口食品商机的淘金者明显增多。

  临期食品专柜亮相商超

 

  其实早在这些进口食品折扣店兴起之前,不少人就有着“捡漏”临期食品的经历或消费习惯。各大商超,几乎每天都会有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通过打折、捆绑等方式进行促销。消费者陈女士就经常“捡漏”临期食品,“像晚间商超半价出售的面包、饭团,还有一些高端进口超市捆绑促销的进口酸奶、饼干等,我都常买,价格便宜,又没到保质期,尽快吃掉就可以了。”

 

  走进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商超就能发现,它们都设置了临期食品销售区,这里的商品价格要比正常的商品价格便宜得多。一款还有20余天到期的德国黑啤的价格,只有平时价格的1/3。

 

  购买临期食品的消费者刘女士表示,临期食品价格比较实惠,自己经常购买。“我手里拿的这袋咖啡,还有两个多月过期,价格从之前的近百元变为现在的49.8元,并且口感没有什么差异。所以,每次逛超市我都喜欢去临期食品专柜看看。”刘女士如是说。

 

  当然,也有一些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质量持怀疑态度。消费者梁先生表示,他觉得临期食品的价格偏低,不太相信临期食品的质量,所以他一般不会购买“白菜价”的临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