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技术检测 完善标识管理 将食品过敏原“拒之门外” ——食品安全中的食品过敏问题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2)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振兴教授则介绍了食品加工过程中过敏原结构与致敏性变化的研究进展。他认为,进行致敏性评价要充分考虑不同加工机制对过敏原的影响。加工过程中过敏原会与其它食品组分发生交联或修饰作用,而加工后过敏原的变化不仅影响到过敏原检测的结果,而且影响过敏疾病的诊断。这项研究不仅能够为降低食物过敏原的致敏性和开发低致敏性的食物提供技术基础,还为建立更加准确的加工食品中过敏原的检测技术提供了基础数据。


  标准与技术需同步跟进


  从消费者购买产品需要注意相关标识,到企业生产产品要检测过敏原信息,再到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检测方法。尽管食物过敏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保障食品安全,解决好食品过敏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研究员认为,食物过敏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我国食品工业健康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夯实食物过敏的系统性研究工作,需要多方力量的通力合作。


  2019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征求意见稿在沿用原版本规定的致敏物质目录的基础上,将食品致敏原标示相关条款由推荐性标示变成了强制性标示。各项关于过敏原检测的标准也在完善和探讨中。


  对于如何加强我国食物过敏原控制?车会莲提出,要建立有效的过敏原检测技术及试剂产业化,建立我国的过敏原检测技术并开发国产免疫检测产品。完善强化过敏原标识法律法规,重视出口问题。要充分考虑到食物过敏区域特异性和差异,做好充分调查研究。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民预防意识。


  拜发分析系统销售(北京)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廖冰君表示,绝大部分食品致敏原没有国际上共同认同的阈值,欠缺科研数据支撑。怎样检测食品致敏原?首当其冲的是以食品法典为代表以及各个国家相应法规提到的使用免疫学的方法等。方法是原理性、原则性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也要基于多年经验在食品致敏原检测上提高注意,在检测之前,必须正确和准确地将食品致敏原从样品中提取出来。因为,食品在提取加工过程中,所采取的工艺手段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加拿大卫生部食品局前局长、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系Samuel Godefroy教授表示,食品过敏原管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融易新媒体,往往要经历长时间的探讨。把食品过敏管理以及标签标注纳入到相应的风险管理评估范围内,把全程食品过敏管理纳入到卫生学管理范围内。从食品法典的角度召唤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参与基础信息数据研究,以促进下一步工作和相应法规的建立与讨论。


  与国外系统开展食物过敏研究四十多年相比,我国的食物过敏研究起步晚。陈红兵说:“作为全球非常关注的问题,科技支撑在这方面起的关键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科技工作者而言,有三点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第一,我们的科研活动一定要服务于人民身体健康,食物过敏是一种疾病,必须关注特殊的人群,必须关注健康,从健康的角度关注问题;第二,食物过敏是交叉学科的问题,对有兴趣从事这方面的科学家,要把他们的智慧集中在一起,共同解决行业面临的问题;第三,在食物过敏研究领域也有许多先进的技术,但是这些技术仅仅是停留在实验室的阶段,未来应该尽快将这些技术转移落地。”

 文章标题:精准技术检测 完善标识管理 将食品过敏原“拒之门外” ——食品安全中的食品过敏问题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2)

内容摘要: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振兴教授则介绍了食品加工过程中过敏原结构与致敏性变化的研究进展。他认为,进行致敏性评价要充分考虑不同加工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food/211211.html



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700584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0000

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mt.ironge.com.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