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技术检测 完善标识管理 将食品过敏原“拒之门外” ——食品安全中的食品过敏问题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嘴唇红、肿、痒,皮肤出现潮红,腹泻,呕吐……当身体出现这些症状,消费者第一反应就是怀疑自己吃过的食物有问题。但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范围内,却往往会忽视食物过敏。数据显示,全球3%—4%的成年人和6%—8%的婴幼儿对食物过敏,食物过敏发病率逐年升高。企业在生产食品时如何才能保障产品安全,避免食用者出现过敏问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1月25日,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办的“2020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首场线上专题活动“食品安全中的食品过敏问题专家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食品科学、临床医学、标准法规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围绕食品加工过程中过敏原调控、检测方法、过敏原标识等内容进行交流探讨。与会专家认为,应以保障国民健康、保护国家经济利益、促进食品企业健康发展为目的,创建食品加工过程中过敏原的消减和控制技术,建立快速、精准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完善食品中常见过敏原标识的管理。


  被忽视的致敏信息标识


  “目前,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调查不均衡、食物过敏原的阈值数据严重不足、食物过敏原标识的差异化、过敏食物风险评估技术体系不完善、食物致敏原的检测与确证不精准、食物过敏原的加工控制存在缺陷已成为食物过敏安全问题的六大挑战。”会上,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院长、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陈红兵教授如是介绍。


  “食物过敏是指正常进食引起的身体异常免疫反应,是由于某种食物或食品配料等引起的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而导致消化系统内或全身性的变态反应。”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孙劲旅教授坦言,就目前而言,想要预防食物过敏,需要患者在生活中做好进食食物的记录,找出导致过敏的食物并避免接触进食。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农产品中心副主任张九凯副研究员也提出,食物过敏目前没有有效地根治措施,只能通过避免食入过敏原来预防食物过敏的发生,其中,详尽的食物标签就成为消费者成功避免过敏原的关键。也就是说,消费者远离食物过敏危害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食用食品前了解食品标签中标示所含有或可能含有的食品致敏物质,提前“避害”。但在这一点上,国内外有着明显区别。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车会莲副教授在谈到食品过敏原标示时说,美国、加拿大、日本明确规定了含有致敏原成分的配料或食品的具体标识格式,比如,加拿大规定对于无意引入致敏物质的情况,允许用“可能含有”或者“生产用设备同时加工……”等方式告知消费者食品中可能存在致敏物质。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食品过敏原的标示标注不醒目,很容易被消费者忽视。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陈艳研究员也提到,我国没有系统的食物过敏流行病学研究,在现行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中,食物过敏标识清单直接引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从更有效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迫切需要采用基于病人自述、临床症状和过敏检测指标相结合的食物过敏诊断标准开展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获得我国人群的过敏食物排序,为我国食物过敏的风险管理提供有利的支持。


  实践中前行的检测技术


  想要在食品包装上完整标示相关致敏原信息,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过敏原检测环节必不可少。张九凯介绍,目前,针对食品中的过敏原检测主要是利用体外检测方法,包括基于核酸的检测技术,如实时荧光PCR、可视芯片、LAMP等方法,以及基于蛋白的检测技术,如ELISA和质谱方法,不同方法有其不同的适应范围。


  食品过敏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有很多,在非特异性治疗方法中,对益生菌、活性物质、红藻等物质研究也在持续展开。集美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刘光明教授介绍,其团队围绕“海洋食品致敏原的基础研究”“红藻硫酸糖类对食品过敏的调控及机理”进行研究。解析了海洋食品致敏原晶体结构并进行IgE表位精确定位,构建了海洋食品的体内外致敏评估模型,为海洋食品致敏性消减及调控研究奠定基础。发现了红藻硫酸糖类抑制海洋食品过敏反应的生物活性,解析其通过维持免疫稳态缓解食品过敏反应的调控机理,为食品过敏的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文章标题:精准技术检测 完善标识管理 将食品过敏原“拒之门外” ——食品安全中的食品过敏问题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内容摘要:11月25日,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办的“2020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首场线上专题活动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food/211211.html



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700584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0000

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mt.ironge.com.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